金陵十三钗真实历史原型 金陵十三钗是真实故事吗( 三 )


小说中还有一点值得提出来,就是作者在“纪录片”的同时,经常采用上帝般的口吻来做这样的叙事,比如
五月末的天气已经让人感到灼热,空气闷湿又凝滞,太阳无情的炙烤着一切,给每一个生灵的内火都加了温……
它不是在说人,它是在说“生灵” 。
这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对于这个题材来说我个人觉得非常合适 。
看到网上为数不多看过本书给的读者有的说看不到这本书的好 。
作为一位小说创作者我准备这样评价它:

1、本小说最大的难度在于在写作中让自己回到那个年代,回到屠城后的南京城 。
这一点哈金做的非常好 。有一本我很喜欢的《》 。后记中写道她当时为了写这个清末哈尔滨鼠疫事件曾经在心里画了一张地图,哪里有店铺哪里是谁活动范围 。我感同身受 。因为2008年我写作家族女性三部曲的时候也曾这样过 。2014年至今还在写作的“通灵”题材长篇小说所画的地图现在还贴在墙上 。那部书店小说要容易很多,让我松了一口气,因为是以“麦家理想谷书店”——我住了一年多的地方做地理原型写作,旁边的街道、店铺、公园、菜场都了然于心 。但《南京安魂曲》是几十年前的南京城啊,有时间跨度和地理陌生两个难点给了哈金 。做不好会让我这样的同行一看就有“编纂”或是“凑巧”痕迹,但本书很少,非常少 。真是难得 。
2、本书的高安玲是个女性身份,哈金以男作家做女性口吻写作也是难点 。
虽然有个别地方能看出他对女性把握的偏差,但总体很流畅,几乎相信这就是个女人 。
3、关于这种第一人称英语写作东方的异域感 。
我想起另一本畅销书《艺妓回忆录》 。它是一位美国男作家通过访谈一位曾经的日本艺伎老妇撰写的一部“自传体式”小说 。它和本书的相似之处在于,同为英语写作(没错,哈金是用英语写作,本书是中文翻译本),还同样根据一个人的口述或者日记来创作出一个久远的真实故事 。因为本书是英文翻译成中文的版,所以读的过程中翻译感的句子会很常见,这也是本书形成的略微拗口的文绉绉的语言特点,也是一种西方视角的陌生感 。这一点和很多中国50后、60后作家的中文小说不一样 。汉语的魅力在这里被削弱 。
有一种小说是“制造”出来的,有一种小说是“从内心流淌出的” 。
《南京安魂曲》属于后者 。
我在十多年前曾经去过南京,去了中山陵、夫子庙,还见到过一个写满阵亡士兵名字的整面墙 。走在南京路上,我很难想象这样的一个美丽的城市曾经遭受过那样残酷的屠城 。这可能也是我对于《金陵十三钗》这本书觉得有些失望的原因 。那段历史太沉重,即使是截取历史的一个小碎片将之放大,如果关注点还仅仅停留在“保护处女”这个阶段……
如果历史会说话,它会怎么委屈?
幸好,还有《南京安魂曲》这部作品 。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www.liekang.com/49324.html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