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赏析、写作手法、张若虚古诗 春江花月夜原文( 二 )



对宇宙、人生的沉思遐想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不仅在艺术形式上有所突破 , 而且在思想内容方面显示了初唐的时代精神 。诗人对江山风月、良辰美景不停留在一般形象的感受,而是升华为对时间的永恒、空间的无限的哲理性认识;以严肃的态度描写游子、思妇的纯真爱情,虽有惆怅感伤,但有留恋,绝无低级庸俗成分,洗净了宫体诗的影响 , 给优良的传统爱情诗注入了新鲜的内容 。联系初唐四杰的诗,特别是与张若虚同时的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来看,此诗透露的对宇宙、人生的哲理认识,虽有迷惘,但有憧憬,这正是盛唐气象的萌芽,时代精神的回响 。但是此诗较多地描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 , 在宇宙面前感到人生美好的短暂和惆怅,这是读这首诗时应注意的;当然,我们也不能用当代人的思想去要求古人突破他们时代的局限 。

四、逻辑结构(诗文赏析)

翻译、赏析、写作手法、张若虚古诗 春江花月夜原文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关于这首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 。我们以为 , 此诗应分成三个部分: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

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

“春江潮水连海平”四句是第一节 。这节从月出写起,而描写重点在月色下的春江 。头两句写春江水满,江海相连 , 月出潮生,在海天月色的衬托下 , 突出了春江浩渺的壮丽景象 。第三句承潮水,明月,描写春江在月光下波光粼粼,跳跃远逝 , 邈远迷茫 。这景色给人遥思遐想 , 故启出下句“何处春江无月明”,一下将眼前景物联系到一个广阔空间的想象的境界,为以下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思考和月下游子、闺妇的相思伏笔 。

“江流宛转绕芳甸”四句是第二节 。这节极写月光皎洁 。首句承上节“春江”写“江流”,又带出“芳旬” 。“芳甸”一语即透出春天气息 。长江春水本来应该是滔滔奔腾 , 这里却轻着一“流”字,而且赋予“流”的形象化:“宛转绕” , 因而春水也似有深情 。上句出“芳甸” , 下句便直写“花林” 。可是这时是月光下的花林,不可能有日间看到的姹紫嫣红的色彩和真切形象 。直接写月光下的花,无法浓墨重彩渲染,往往只能淡墨勾一个轮廓 。如“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曹植《公宴》)对于月下的兰花和荷花(朱华)只能点到为止 。张若虚这两句诗虽然也是点到为止,却写得流光溢彩,表现了花林月色,相交不定,只觉花光烁烁,如霰洁白,如霰闪闪,似真似幻 , 创造了色彩迷离的特定境界 。最后两句写月光的清淡、皎洁 。月亮升高了,月色纯净 , 简直就是“空里流霜”了 。霜是不会流动的,诗人此时感觉月色如霜从空中流泻下来 。这里着一“流”字,月色便成了幻象的动态 。但是此时的“霜”(月色)只是清凉的、静谧的,因而“不觉飞”,这透明的月色似乎又动中有静 。由于月色洁净,因而“汀上白沙”与月光融为一色而“看不见”了 。这时天地、景物与人在这透明的月色中融合了,有的是纯净无瑕的快慰 。诗人在这里对于皎洁月光的描写和美感意境的追求,确实达到了极精巧的程度,真可与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印象画派对于光色的表现相媲美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