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技术细节 让胸沟深陷

面对健美明星们的照片,健美爱好者赞叹之余常有一些困惑:这么完美的块形是怎样练出来的?他们的训练计划和练习动作并无特别之处呀,难道有什么诀窍?是的,他们确有诀窍,那就是动作的技术细节 。

2个技术细节 让胸沟深陷

文章插图
在胸部训练中,中缝部位可谓“难中之难” 。健美明星们胸肌中缝两侧的厚度与整个胸肌相一致,中缝窄而又窄,宛如一线 。而练了多年的人整个胸肌往往是越向中间肌肉越薄弱,与两侧的发达程度毫不相符 。同样做飞鸟动作,为什么效果相差竟如此之大?原因就在技术细节上 。这里奉献给大家的是关于技术细节的系列文章,本文先从飞鸟动作的细节谈起 。
一、仰卧哑铃飞鸟
仰卧窄凳(宽20~25厘米)上,双手持铃,小臂与大臂呈135度左右的夹角,动作过程中不要为了助力而勾起颈部使头离开凳面 。
下放哑铃时注意力集中在胸缝处,靠胸肌的张力控制住哑铃缓慢下放,同时充分吸气、挺胸,幅度要完全到位 。上举时要靠胸肌的收缩带动双臂向上环抱,直至哑铃相触,这样可避免肩背 过分参与用力 。为了使动作更加准确,可想像去抱一个大的啤酒桶,职业明星麦尔文·安东尼在做此动作时就不断在心里念叨着“抱住它!抱住它!”
该动作除了小臂与大臂之间保持135度的夹角外,整个臂形应撑圆,手腕略内收,形若环抱 。如果仅以手臂紧张僵硬地勾住哑铃,发力就很容易以肩部为起动点,虽然看起来是在努力做飞鸟动作,其实是“貌合神离’,主要锻炼的是肩部三角肌前束,对胸肌中缝部的作用很小 。
为了充分牵拉胸肌纤维,采用的重量也要适度,以8~15次/组为宜 。第一组应为15次左右,然后做3组10~12次,最后一组可降至8次,一共完成5组左右 。飞鸟练习有别于卧推,卧推可在多组训练后将次数降至1~3次,效果仍很好 。飞鸟则需要以一定的次数来累积刺激中缝肌肉,过重的负荷既影响动作幅度、拉伸的效果,又容易对肩肘部造成伤害(6次以内职业运动员也很少采用,而且支撑困难,有一定的危险) 。
训练中有人喜欢勾住颈部,将头抬离凳面助力 。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 。抬头必然窝肩做动作,不利于充分吸气、挺胸 。窝肩发力主要是肩背部,对胸部几乎没什么锻炼作用 。为了纠正这一错误,可先降低重量,将次数定在12次左右,刻意体验一下正确的发力方式,待动作定型后再逐渐增重 。
二、蝴蝶机夹胸
蝴蝶机夹胸的好处是加在胸肌上的张力恒定,不会因手臂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由于可采取“桥”式动作,并使双肘相触,故动作幅度可更大,安全性更好 。不仅中下胸缝(平卧哑铃飞鸟的主要刺激区域),对整个胸缝都有很强的刺激作用,且可通过变换握把形式着重刺激胸缝上部 。
正确的动作是:坐于凳上,手握把手,肘弯抵住档板 。如觉坐的位置偏高或偏低,可调节坐凳的高度 。动作幅度可通过上面两侧的半月形板的孔位调节 。采用“桥”式动作,即只将上背贴在靠板上 。打开时充分吸气、挺胸,双肩竭力后展,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胸缝 。通过控制,使胸部肌肉充分伸展 。如对镜练,应注意观察胸肌的伸展,这样可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合拢时双肘档板应相触,并略做停顿,进行顶峰收缩1~2秒钟 。
这时感觉会更费力,不像哑铃相触时更省力 。只能通过尽力收紧胸肌,或相距少许距离即分开(不等胳膊与身体平面呈垂直状态)来弥补张力的流失 。次数为8~15次/组,逐降重量做3~5组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