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是哪个朝代的历史人物?吴承恩怎么死的?

吴承恩简介
吴承恩是中国明代有名的小说家,他所著的《西游记》是经典的四大名著之一,对当时以及后世小说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吴承恩出生于1500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士,家境清贫 。年幼时聪慧过人,阅读过非常多的稗官野史、志怪小说,熟悉各种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这也造就了他深厚的素材积累和文学底蕴 。
1529年,吴承恩进入龙溪书院念书,这家书院是当时的淮安知府葛木所创建的 。吴承恩凭借自己的勤奋好学和博览群书,很快就得到了葛木的赏识 。
之后一直过了二十一年,在此期间,吴承恩的生活并不平顺,长期科考上的失利以及生活上的困顿,使得他更多的寄情于志怪小说,抒发内心的郁结 。直到1550年,吴承恩补得一个岁贡生,这时他已年近五十 。
1551年,吴承恩来到河南新野县担任知县 。五年的任职期间,他在儒学、水利等德政事迹方面都有着不错的表现 。1556年,因母亲年老和生活贫困所迫,他去做了浙江长兴县丞 。早年生活的失意,境遇的拮据,官场的腐败,社会的黑暗,以及吴承恩自身性格上的清廉耿直、不容于世,都让他对现实生活愈加不满,最终因为被人诬告,于1558年愤而辞官,拂袖归去,自此专心于创作 。
晚年的吴承恩生活愈加潦倒,曾辗转到过杭州、南京等地靠卖诗文谋生,后在家中逝世,享年八十二岁 。
吴承恩怎么死的?
吴承恩是中国明代有名的小说家,其著述的小说《西游记》是中国经典的四大名著之一,后世广为流传 。
吴家原本是学官之家,吴承恩的曾祖和祖父都曾为官 。后来祖父病逝,祖母只好带着吴承恩的父亲回到家乡淮安,那时其父才只有四岁,家中没有积蓄和收入,生活越来越穷困 。吴承恩出生的时候,家庭就是这样经济困难、人丁凋零的情况 。
吴承恩虽自幼聪慧,但其实他早年生活很不平顺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生活的困顿和多年科考不中,让他加深了对官场科举腐败和封建社会黑暗的认识 。尽管后来补得一个岁贡生,然而那时他已年近五十,且此后的官场之路也是坎坷艰辛 。直到1558年,他因被人诬告,愤而辞官去,拂袖归故里 。
吴承恩辞官后的晚年生活并不平稳,生活依然穷困潦倒,境遇拮据,曾辗转到过杭州、南京等地靠卖诗文谋生 。也就是在此期间,他完成了《西游记》的后续部分,使得这本著作得以问世 。这样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在生活上却有着如此艰辛的境遇,令无数人感到难过和心酸 。
官场生活对待他已经如此的不平顺,可在现实生活中,痛苦依然没有减少 。吴承恩曾有一个儿子凤毛,可惜后来夭折了 。丧子之痛加上晚年无儿无女,景况甚是凄凉,他终回到淮安老家安养,后无病而终,享年八十二岁 。
吴承恩墓
吴承恩是明代有名的小说家,他生于1500年,卒于1582年,享年八十二岁 。
吴承恩去世之后,他的墓碑与他一生的际遇一样,经历了不少的坎坷 。那么,吴承恩的墓究竟是怎么被发现的呢?这要从他和他父亲吴锐的墓同时被盗说起了 。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淮安当地时常有一些好吃懒做之人通过盗掘古墓的途径换得不正当的钱财 。1975年1月,淮安马甸乡的一位教师在某天上班的路上发现了一座新被挖掘的古墓,旁边有两块石碑 。
其中一块能隐约认出墓主姓吴,而另一块石碑上书有文字“孤小子承恩”,这马上让这位教师联想起了《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史料记载他是淮安府山阳县人士 。这个发现让教师激动不已,连忙上报给了学校,学校又报给了县文化馆 。此事件得到了重视,后经过仔细严密的考证,确定了这块墓碑系吴承恩的父亲吴锐之墓 。而之前发现的文字则是吴承恩为其父撰写的墓志铭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