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与时俱进的历程

太极拳 tài jí quán; [chinese] chinese shadow boxing;taijiquan 。中国拳术之一,早期曾称为“长拳”、“棉拳”、“十三势”、“软手” 。至明朝洪武年间(公元 1368~1398年),由道门张三丰确定了太极拳的内容和名称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词》 ,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其动作刚柔相济,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传统拳术 。太极拳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传播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 。
【太极拳与时俱进的历程】
太极拳-拳术信息
太极拳是一种具有广泛性群体联系的拳术
太极拳:太极拳作为一种老少皆宜,内涵丰富的养生健身之术,已从中国走向世界 。但是,广大习练太极拳的爱好者,大多对太极拳的定义和内涵,都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 。当你看完下面的解释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
中国人认识宇宙事物的思维方法:古人对各种自然现象,经过长期的观察,认识到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于是便用‘阴阳’这两字来概括它们 。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晦月’‘阳日’等具有阴阳涵义的字词,这是古人对自然现象观擦的真实记录 。一般地说,日常最容易见到的东西,也就是最先认识到的东西 。日和月是古人最常见到的天体,无论人们看到或看不到日月,日月都在不停运行 。通常太阳白天普照,夜间则无,但随之月亮却又会升上天际,这样人们便产生了日与月的相对概念 。阴与阳也是相对而言的,这时古人把白天普照的太阳定为了“阳”,那么“阴 ”自然就是与太阳相对的月亮了 。这便是古人最初的‘阴阳观’ 。当时‘阴阳’的概念是非常朴素的,仅指日光的向背,并不具备哲学上的意义 。但是随着以后古人观察面的拓宽,观察深度的增加,阴阳的原始而朴素概念逐渐得到引申,即出现了以日光的向背为基层,通过类比思维而引申出若干相对的概念 。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昼为阳,夜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男为阳,女为阴 。凡是活动的、无形的、向上的、温热的、明亮的、亢进的都属于阳;凡是沉静的、有形的、向内的、向下的、寒冷的、晦暗的、衰退的都属于阴 。这样古人便将自然界和人体内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分归于阴阳的属性,同时也创造出了以阴阳相对的概念为基础的基本思维体系 。
太极一词最早是道家养生术术语,它的引申属中国古代哲学的自然观范畴 。太极是淳和未分之气,是天地未分时的混沌元气,它是产生万物的本源 。北宋周敦颐提出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 。南宋大理学家朱熹解释:“太极是无形无象的理,统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 。明清王夫之把极大无限的阴阳未分的元气称为太极 。孙中山曾说:“原始之时,太极动而生电子,电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质” 。生成物质的本原就叫太极 。
“拳”是指格斗的技巧 。在远古时期,人类和野兽搏斗获取食物就产生了拳 。太极拳就是利用太极的理论指导人类防身健体 。太极是阴阳的统一体,用立体圆来体现 。阴阳是在圆的统一体中互相转化,互相发展,互相运动变化,相互对待,相互弥补,相辅相成,它是一切事物的总规律 。太极拳以拳法之小道来通达太极之大道是古代圣贤太极最深刻的领悟,能领悟太极之变化者,乃可得拳道之最高境界 。
通俗地讲“太极拳”是一种动中求静的运动 。以黄老学说为理论,在养生术的基础上发展的融养生、防身为一体的拳法;是历代圣贤智慧的结晶 。拳架按照生理结构、力学原理,将武术徒手格斗四大技法(踢、打、摔、拿)隐藏在圆的运动中连绵不断,用意不用力的修炼(圆是由无数个点组成,将各种招式变成圆中的一点),在慢且圆的情况下分层次(三层九级制训练法)、讲究节律(四季变化)因人而宜,使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得到完善发展,修炼精、气、神;以推手检验拳架、培养“舍己从人”的艺术,经推手使拳架通向搏击;搏击中讲究后发先至、大智若愚、一招制敌;是一种“有无相生”至善完美的技巧、方法体系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