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谁

《晋书陶潜传》中记载,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几次出仕为官,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 。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了一名督邮名叫刘云,到彭泽县来督察巡视 。督邮这个官衔,品位虽然很低,却有些权势;这个刘云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以凶狠贪婪、好勒索贿赂而远近闻名,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手握权力的人对这个近身之人的耳旁风,确实很难长期抵御的住侵蚀 。刘云一到彭泽的旅舍,就摆上了官架子,差县吏去叫本县县令来见他 。
陶渊明画像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所以在官场混的也不咋地 。对刘云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官职大小本身就是一种权力制约,也不得不去见一见敷衍一下,于是他马上要动身去旅舍 。不料属下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刘云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刘云会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做不利的事情!”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彻底告别了俗世官场、归隐桃园生活 。
陶渊明画像
一、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陶渊明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实不下于他的诗歌 。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
陶渊明采菊东南山画
二、五斗米的含义和牵连:
这个五斗米是当时陶渊明一个月的俸禄,也就是说这是陶渊明做这个县令获得的报酬,报酬当然是要拿来保障自己的生活之需 。对于陶渊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物资保障,而且是他正大光明付出劳动得来的报酬,本质上是无可厚非的 。
一斗米
但是,古时候人类社会里的现实场地意识形态永远是灰色居多的,特别是封建历史王朝中的统治阶级官场中 。有着一种:“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生物链性质的官场潜规则 。普遍现象是老百姓惹不起当官的,小官惹不起当大官的,这是权力的本质特征 。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陶潜处在的时代,统治阶层内部是比较腐朽黑暗的,污流群体比较庞大,形成了一种常见的不良风气 。那就是下属要对上逢迎拍马,弯腰吹捧,为自己获得更多人生官场稳定好出路,用一些东西来贿赂上级或者上级派来的官员 。获得上级的好感和认可,以便让你坐稳这个官位,或者有晋升的机会以及其他收益等等 。做官和做人一样,有着各自的人生价值观取向,也就有了清流群体和污流群体之分 。因为现实生活环境的桎梏和需求,清流群体和污流群体哪个弱小哪个强大,也主要看当时这个统治阶层整个面貌是什么样的 。
漫画陶潜
对于这样的统治阶层环境特征,陶潜有三种选择,第一种融入同流合污,那他的五斗米俸禄就根本无法承担起贿赂上级的需要,就要走向盘剥索贿下属和民众,成为一个赃官坏官 。而陶潜就是那个不管官场整体风气如何,也要做一个独善其身的清流人士;那就有第二种选择,不理会其他官僚之间的贿赂情景,不理会上级人员的索贿索要;人们共识陶潜就会被其他官僚群体排挤出去,就会被索不到贿赂的人去上级面前说坏话上眼药,而得不到好处的不良上级就会挑毛病找岔子,无中生有罗织罪名,栽赃陷害什么样的事情都是干得出来的 。更别说举荐你,表功你,赏识你,提拔你….想都别想 。这样的官场环境下,陶潜这个官好当吗?好做事吗?做的稳吗?不会!根本不会!肯定不会!那陶潜为了自己不受气不生气,自保小命,只有第三条路可以走,那就是辞官挂印,早早归隐避开这个环境,别等上级找到借口罪名收拾你,那时候想跑都跑不掉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