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个爱人一起去潜水

人类一直对神秘的海底世界有一种畏惧和憧憬,几千年来一直想揭开它的神秘的面纱 。于是,潜水运动就慢慢发展起来 。

找个爱人一起去潜水

文章插图


●历史沿革
古希腊和土耳其人有时被称为现代的“潜水之父” 。他们早在两千年前就已经潜入爱琴海采摘海绵 。后来人类发明了另一种潜水设备——潜水钟 。1819年,德国工程师奥古斯·特西比发明了一种跟现在的潜水衣很相似的潜水设备,而潜水用的独立呼吸设备则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出现 。1930年,潜水者开始使用玻璃片橡皮镜和面罩 。而对现代潜水运动贡献最大的是两个法国人,他们在1943年发明了“水肺”,也就是第一具带有自动呼吸调节器的呼吸设备 。呼吸调节器能控制空气的流量,使潜水者肺部的气压始终与水压相等 。
●种 类
一般的潜水分为两类:一是徒手潜水,就是屏住气或是仅用蛙镜、呼吸管和蛙鞋三种用具潜入水中;另一种是水肺潜水,就是利用水肺等装备来潜水 。一般业余的水肺潜水者大概可以潜到130尺(40公尺)左右 。有经验且体格强健的潜水者,可以潜到200尺深,做轻便的工作 。水肺潜水最深的极限应该是300尺左右 。徒手潜水者大多只可以潜到水面以下30—40尺(9—12尺),但是1分钟左右就应该返回水面换气 。
●基本规则
两人同行原则:两人从入水到上岸都必须在一起;教练不得允许同伴自行上岸;两人经常保持联系 。
落单时的应对:保持镇静,浮上几米,寻找同伴找不到时就浮出水面,注意观察气泡 。超过10分钟,仍无同伴的踪迹,应回到入水地点 。若无必要,请不要猎杀水中动物 。每10米检查残压计余量 。
●入水姿势
正面直立跳水:水深需在1.5米以上,双脚前后开立,一手按住面罩,一手按空气筒背带 。
背向坐姿入水:面向里坐于船帮上,向后仰面入水 。
正面坐姿入水:适合初学者使用 。
侧身入水:在橡皮艇上浮卧滚身入水 。
●必备装备
面镜、蛙鞋
呼吸管:水肺潜水员在水面休息或游动时使用,以节省气瓶中的空气 。
浮力调整装置:可在任何深度都保持中性浮力 。水肺气瓶:供水中呼吸之用 。
呼吸调节器:将水肺气瓶内的空气减低到可用的程度 。
综合仪表:将时间、深度、方向、温度及空气供应量综合在一起,起到一目了然的作用 。
潜水衣:保持身体温度,并防止碰伤及擦伤 。
●潜水常识
·技术要领
潜水必修课:包括呼吸管和调节器的使用方法,水面休息方法,紧急情况处理等等 。入水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首先,自己应亲自检查装备功能是否正常,然后同伴间再相互检查一遍 。
·几种通用手势
我现在情况良好——“ok”
注意(物体)方向——“食指指示方向”
上浮——“右手握拳,拇指向上”
下潜——“右手握拳,拇指向下”
·气瓶小知识
一筒空气的使用时间由于人的体质和经验不同,结果可能不同,下表是平均时间,仅供参考:
●水深(米)使用时间(分钟)
0~10120
10~2060
20~3040
30~4030
●注意事项
潜水最常发生的危险是:“潜水者病”,就是潜水人员从水底的高压环境下突然升到水面上,使得因为高压而大量溶解在血液中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快速地释放出来,形成气泡 。这些气泡循环到小血管时,形成气栓塞,阻塞血液的流通 。有些气泡则停在肺泡内,因空气膨胀使得肺泡破裂 。发生“潜水者病”时,会有皮肤发痒、肌肉骨骼疼痛、视力模糊、四肢无力、麻痹、头晕目眩、头昏、呼吸急促、甚至昏迷或者死亡等现象 。治疗方法是把患者送到人为的高压环境下,再缓缓减压至正常的大气压状况下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