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健康完全宝典( 二 )


浴中按摩:在浴池中浸浴五六分钟,同时对身体进行按摩 。可利用静水的压力、水的浮力活动肢体及患部 。洗浴时,可以结合按摩,比如搓背 。搓背最好的工具是丝瓜络,它本身就是一味中药,具有通经活络的作用 。还有中药中的海浮石,像粗砂轮一样,有祛痰的作用 。尤其是老年人,一方面由于它比较硬,能搓掉脚跟的厚皮,另一方面祛痰化痰 。这些天然的洗澡用具,比现在的化纤浴巾要好 。
什么情况下不应洗澡
饱餐后和饥饿时不应洗澡 。饱餐后洗澡,全身表皮血管被热水刺激扩张,较多的血液流向体表,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会影响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虚脱、昏倒 。
酒后不应洗澡 。酒精会抑制肝脏活动,阻碍体内葡萄糖的恢复 。而洗澡时,人体内的葡萄糖消耗会增多 。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容易发生头晕、眼花、全身无力,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 。
劳动后不应立即洗澡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后,均应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则容易引起心脏、脑部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晕厥 。
血压过低时不应洗澡 。在水温过高时,人的血管扩张,低血压的人易出现一时性脑供血不足,发生虚脱 。
什么人不宜(常)洗澡
发烧时不应洗澡 。当人的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身体比较虚弱 。此时洗澡,容易发生意外 。另外,即使没有高烧,疾病在急性发展期最好也不洗澡 。患严重心脏病、高度贫血、尿毒症、高压达180毫米汞柱以上的高血压、心肌梗死、急性肾炎、急性肝炎、外伤等患者都不宜洗澡 。
脑血管病患者不宜常洗澡 。洗澡时产生的热刺激,会使患者体内血流加速,进而增加血液对血管的压力 。当血流通过某些局部病变部位时,容易发生血管破裂 。
癫痫患者不宜常洗澡 。洗澡时,由于大量的水蒸气被吸入体内,使得体内含氧量下降,加之机体排出的汗液增多,电解质平衡被打乱,易造成暂时性机能紊乱,诱发癫痫 。
老年人洗澡不宜过频 。老年人体力较弱,皮肤变薄,皮脂腺逐渐萎缩,洗澡过勤,皮肤容易变得干燥,引起瘙痒 。洗澡时水温过高,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还易造成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大脑缺血,发生头晕,甚至晕倒 。
小贴士
洗澡别搓澡:正常皮肤表面有由皮脂腺、汗腺分泌物及脱落的上皮细胞形成的酸性保护膜以及角质层,只有0.1毫米厚,呈弱酸性,但它却是阻止病菌和有害射线入侵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这层“死皮肤”更换速度缓慢,最快的也需要十多天 。洗澡时如果用毛巾在肌肤上反复用力搓擦,很容易损伤皮肤,使表皮角化层过多脱落,皮肤就会变得干燥,甚至发生皮肤瘙痒,还会让病菌和有害射线乘虚而入,使人易患毛囊炎、疖肿等多种皮肤病 。
洗澡时要注意防晕澡:预防的方法,首先要注意洗澡的时间不要太久,因为汗液不断地大量排泄,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也随之排出体外,从而造成体力的过度消耗,使人感到体倦乏力,甚至休克 。
临睡前洗澡别洗头:临睡前再洗澡就别洗头了,就算要洗也得把头发吹干 。要知道,长期湿着头发睡觉一是容易掉发,二是容易引起偏头痛,可千万小心哦!
洗澡前后要注意:浴前要用棉球堵住外耳道,避免污水进入耳道,引起中耳炎 。每次洗浴后,应稍事休息,待体力恢复,热汗散尽,再离开浴室 。
洗澡有助疾病治疗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饭前30分钟入浴,用热水刺激胃部,待身体暖和后,再用热水在胸口周围喷水,每冲5秒休息1分钟,重复5次;池浴时,在40℃以下的热水中泡澡20—30分钟,同时进行腹式呼吸,然后用稍冷的水刺激腹部,能促进胃液分泌,提高食欲 。胃酸过多、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在42℃左右的热水中浸泡3—4分钟,可控制胃酸的分泌,减轻和控制病情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