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发展史 汉字演变过程时间排序正确的是什么( 二 )


隶书
草书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 。草书始于汉初 , 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 , 损隶之规矩 , 纵任奔逸 , 赴速急就 , 因草创之意 , 谓之草书 。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 , 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 。今草不拘章法 , 笔势流畅 , 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 。狂草出现于唐代 ,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 , 笔势狂放不羁 , 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 , 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法作品 。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自叙帖》 , 都是现存的珍品 。
急就章
唐朝时期--楷书
"楷书"尤为盛行 ,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 , 更趋简化 , 横平竖直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 , 笔画平直 , 可作楷模” 。这种汉字字体端正 , 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代表人物:唐代欧阳询(欧体) , 唐代颜真卿(颜体) , 唐代柳公权(柳体) , 元代赵孟頫(赵体)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书法家都是当时的佼佼者 , 他们的书法作品至今仍被人们学习作为范例 。
颜真卿楷书
行书
行书是一种统称 , 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 。它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 , 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 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 , 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 , 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行书代表作中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 , 前人以"龙跳天门 , 虎卧凤阙"形容其字雄强俊秀 , 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
宋朝时期--宋体
中华四大伟大发明之一 , 雕版印刷被毕升改进为活字印刷术 , "宋体字"也应此产生 。最早产生于北宋 , 是由楷书变化而来 。有肥体和瘦体之分 , 可无论肥瘦 , 都是横细竖粗 , 方方正正 。显得古朴端庄 。"仿宋体"也是模仿"宋体"而产生一种字体 , 这种字体的出现至今也不过七、八十年 , 但是发展十分迅速 。是人们最喜欢使用的一种规范字体 , 在印刷品还有各种不同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与此同时 , "黑体"也诞生了 , 这种字体醒目大方 , 笔迹全部一样粗细 , 结构醒目严密 , 笔划粗壮有力 , 撇捺等笔画不尖 , 使人易于阅读 。由于其醒目的特点 , 常用于标题 , 导语 , 标志等等 。丰富了汉字的表现形式 。
宋体
新中国时期--简体字
新中国时期 , 简化了汉字出现简体字 , 后来又出现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 。这是祖国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 , 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结果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