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超配:互联网大厂真的需要10万人吗?( 三 )


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公司大都信奉“大力出奇迹”,他们习惯使用人海战术 。但今天,人数接近2万人的快手其市值也才460亿美元,市值近2000亿美元的美团马上就要达到10万人,最新估值4000多亿美元的字节已经10万多人了 。
这种人才超配策略,曾经警惕过度扩张的大厂们也开始效仿 。
据Tech星球统计,从2019年开始,腾讯公司的人员规模增长速度几乎翻倍 。2016年-2019年,这家公司以每年新增1万人的速度稳步扩张,2019-2021年,其新增人数都超过了2万人 。阿里巴巴也不例外,2018-2020年(不计入高新零售并表),每年员工人数以2万人的速度在增长 。
也是这个时间点开始,互联网再也没有出现任何现象级产品,也几乎没有新的可以持续的商业模式出现,大厂开始不断侵入对方的领地,在存量市场里厮杀 。
大厂或许寄希望于招来足够多的人才可以碰撞出足够多的想法,或者当有了足够惊艳的想法后,有合适的人去执行 。
但眼下,这两种想法都没有成为现实,而是加剧了“内卷” 。
一位某大厂员工向Tech星球坦言,就是有那么一批人,什么都想抢,什么都想干,各种积极,领导特别喜欢但是同事们都很讨厌 。一个人不下班,第二个人就不敢走,然后就会有第三个、第四个,最终默默扩散到整个部门,大家因为这一个人开始被动地“内卷” 。
一位在大厂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产品经理,在知乎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在这个依赖流量的商业模型中存量厮杀,产品被拆的七零八碎,之前3个人能做的事,分给3个部门,从管理到一线,十几号人抢一碗粥,内耗、冲突可见一斑 。
内卷是在没有新的国民级应用出现之前,实施人才超配策略后的显著负面效应,其次是裁员 。这不可避免影响企业形象,却是大厂们必须要吞掉的恶果,而被裁掉的员工们只能获得N+1的赔偿,在企业战略调整之时,他们没有任何反抗的手段 。
一位快手员工曾向Tech星球表示,自己疑惑的是快手在人员规模只有几千人的时候就可以做到3亿DAU,现在员工人数翻了2-3倍,但是DUA增长几乎不怎么变,不知道招来的人在做什么 。
去年12月,在字节跳动CEO面对面沟通会上,张一鸣回忆道,当名字还是今日头条的时候,Android 和 iOS 各两名开发,却做了 20 多个应用 。“我也不清楚现在很多项目为什么要那么多人,希望花更多时间去了解 。”
这或许是所有人的困惑 。苹果公司如今刚刚14万人,市值高达2.8万亿美元 。2018年年底,Facebook员工人数为3.6万人,这一年其市值曾超过8000亿美元 。
对比之下,超过10万人的字节跳动估值4000多亿美元,而利润颇丰的腾讯已经超过了10万人,可其市值不过是苹果公司的五分之一左右 。
事实上,随着公司的发展,人员规模的增长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大厂自然会拥有越来越多的人 。但是,公司应该为员工提供更多创造价值的机会,而不是以996的高压工作制制造内卷 。
互联网大厂可能真的需要更多人,但企业也应警惕过度扩张 。因为当扩张失去控制后,企业都可能陷入危险的境地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