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在亏,主播哭穷,长音频无人赚钱?


平台在亏,主播哭穷,长音频无人赚钱?

文章插图
这篇文章作者从创作者和平台两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了长音频的现状 , 推荐想要了解长音频现状的童鞋进行阅读 。
先说一个常识:判断任何生态是否繁荣 , 是否是个好生态 , 核心指标一方面在于生态平台本身是否有广阔的空间与健康的循环 , 另一方面则在于栖息于生态上的“居民”是否富足 , 能否给生态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
淘宝的繁荣滋养出众多淘品牌 , 小红书的带货体质也给不少新消费品牌带来机会 。这一逻辑在内容领域更是格外明显 , 无论长视频、短视频 , 还是网文、音乐、图文 , 平台的繁荣程度和创作者的收入情况几乎是成正比的 。
鱼逐水草而居 , 鸟择良木而栖 , 这也给我们观察平台以一种更为接地气的视角——平台再好 , “居民”们赚不到钱自然会陆续离开 , 一旦失去了内容创作者 , 无法激发更多的好内容 , 平台也就此陷入恶性循环 。
在一众内容形态中 , 长音频便是一块尴尬之地 , 人们能随口喊出抖音快手上大主播的名字 , 却很难想到音频领域有什么厉害的角色 。大厂巨头虽然一度光临 , 但他们不撒钱、不“上心” , 相比于中视频、短视频的巨额补贴 , 长音频可以说连汤都喝不上 。更糟糕的是 , 绝大多数互联网产品变现的闭环——广告主——对这个广告展现形式受限、用户沉浸程度有限、转化链路过长的领域没有太多的兴趣 。
音频行业不会死 , 但其价值几何值得画一个问号 。
一、有人赚到钱了吗?虽然李佳琦、李子柒都曾否认网传的收入规模 , 但年收入以“亿”来计算已是舆论里心照不宣的事 。隔壁短视频、直播如火如荼 , 曾经的公众号也不乏估值10亿的咪蒙、以及成功卖了两亿的同道大叔 。
相比之下 , 音频内容创业之惨 , 惨不忍睹——曾在2016年获得300万天使轮融资的“音频自媒体”蛋解创业已经转型到视频为主阵地了;2018年 , 头部中文播客“大内密谈”获得数百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情感内容类头部“程一电台”获得A轮融资之后 , 音频赛道上就罕有获得资本青睐的内容标的了 。
就连最为头部的玩家 , 收入情况也不理想——JustPod是目前较为头部的音频MCN机构 ,  旗下有《不合时宜》《忽左忽右》等23档节目 , 创始人程衍樑在2020年表示 , 公司年收入在几百万左右 。
这样的窘境跟整个音频生态的贫瘠不无关系 。
第一 , 来源于平台的收入较为有限——无论是卖版权还是赚补贴 , 音频内容都价格平平 。
据一位音频行业资深从业者介绍 , 平台采购音频内容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 其一是独家买断一档节目 , 该主播依然可以在别的平台做其他的内容 , 其二直接买断某个人的声音 。
前音频行业从业者刘超告诉「真探」:“每个平台情况有所差别 , 总体来看独家签约的创作者能拿到不少的签约费 。”
但这类主播往往明星 , 或是在各自专业领域积累了足够粉丝的“意见领袖” , 数量极其稀少 。更多的中腰部主播 , 即便与平台签约 , 收入也并不突出 。
据Tech星球报道 , 2021年初 , 三联生活周刊前副主编苗炜在荔枝创办了一档聊书的播客节目《苗师傅读书会》 , 双方签约一年 , 每周一期 。苗炜本人表示 , 做一期播客的收入也就和写一篇稿子差不多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