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微博,我们能想象一种更好的社交媒体吗?


告别微博,我们能想象一种更好的社交媒体吗?

文章插图
本篇文章中作者分析了微博为什么暂时无法替代,根据案例讲解微博这种社交媒体的运营方式,推荐对社交媒体运营感兴趣的群体阅读 。
我们是否想过退出社交网络?赛博世界是现实世界的镜像吗?乌托邦式的社交网络能够长久吗?
在头部泛文化类博客“随机波动”于11月更新的节目中,几位媒体人从社会学、政治学以及个人体验出发,尝试反思与拆解社交网络的魔魅之处,并追问:“我们能想象一个比微博更好的社交媒体吗?”
最终他们在节目的序言中写道:“我们无数次做好准备要戒断它、离开它,但每次又悻悻然地回来 。”这样一个聚集着最多元化立场、层次最丰富人群的广场,在现在的移动互联网语境中,“我们还没有能力发明出任何替代品” 。
有趣的是,就在这档节目上线的同一天,港交所正式披露微博二次上市的招股书 。在微博赴美上市七年后,其即将在明天敲响港交所上市锣 。
上线12年、上市七年,微博在公众舆论、资本市场中是这样独特的存在 。作为用户我们或许对微博有着诸多的不满,作为投资者则怀疑着内容消费变革下微博的未来——但在嘈杂的不满与质疑声中,微博却还在成长,创下新高的月活则说明了用户的不曾离开 。
这背后是一个或许被不少人思索过的问题,微博为什么还没有被替代?
一、12年与3180亿个“关注”关系借二次上市这一时机,从微博的招股书中,能挖掘出一些此前财报中不曾透露的数据与信息 。其中一个维度新鲜的数据是,截至2021年6月30日,微博在其平台上已有3180亿个“关注”关系 。
这个庞大数字背后几乎镌刻着Web 2.0时代中文互联网用户的成长与交互方式的发展 。
回看2010年,《华侨大学报》主编赵小波曾发布一条微博:“在新浪,一条‘围脖’最终能走多远?不妨来做一下试验 。有兴趣就转发,并请标注你的所在地 。”经过13小时23分钟,该条微博转发数突破一万条,转发里的所在地遍布中国各地,同时还覆盖了美国、澳大利亚、英国、韩国、日本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这在当时几乎颠覆了对媒介传播力的想象 。
而随着微博完成从Web端向移动端的迁徙,随着微博用户人群的大扩容,微博平台内的万条转发、全球传播变得稀松平常 。
十年时间里,同步扩容与发展的是整个移动互联网 。更多的社交平台高调崛起,尤其是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近年来强势突围,拉扯着用户的注意力与时长 。
信息传播媒介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允许表达的地方更多了,发声的形态更多了,兴趣与见解更多元了;但仔细观察会发现,无论是文娱热点还是社会新闻,舆论传播依旧遵循着一条相似的路径,始终没绕开的是微博这个阵地 。
以上个月被广为关注的安阳老人被狗咬事件为例 。首先是在9月底,安阳采访人员小莉在抖音与微博平台都发布了狗咬人相关的内容 。抖音账号@小莉视频 所发布的视频引起了平台内不小的关注,该视频转赞评近100万,但并没能进一步发酵 。
直到11月17日,微博账号@小莉帮忙 发布的博文写道采访人员因未帮上当事人而落泪,这成为事件转折点 。大量用户对该微博进行转发、评论,大V、官媒进而参与到讨论中 。不到一周后,河南安阳通报“狗咬人”事件:当事人王新刚被撤职,另有多名干部被处理 。
诚如这一事件所体现出的,抖音、快手、公众号、B站、小红书,这些新兴平台中同样不缺表达、也不缺流量,但时至今日微博依旧是舆论的第一策源地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