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江湖华山后面的洞府 烟雨江南天台国清寺


物外千年寺,人间四绝名 。两廊诸岳色,九里乱松声 。
天台以山名,又是佛国胜境,国清寺位于天台山山麓,南面而坐,为天台宗祖庭所在,盛极一时,名重天下 。唐元和名相李吉甫纂《十道图》,国清寺已位列“域中四绝”之一 。
国清寺初名“天台寺”,由晋王杨广遵照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遗愿所建,自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到仁寿元年(601年)历时三年多建成 。隋大业元年(605年)九月,即天子位登基后的隋炀帝杨广,根据“寺若成,国即清”的宿缘灵瑞,而御赐易名为“国清寺” 。古寺绵延,至今已一千四百余载 。
名刹大寺,自然权贵涌集,士民朝拜,但香火鼎盛往往还伴随着无妄之灾 。自创立以来,国清寺或毁于兵火,或摧于风霆,或教宗兴衰,年久倾圮,几经重修,络续加建 。如今所见,皆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重建后的遗留了 。
虽无高古建筑,但国清寺倚五峰,临双涧,古刹幽深,清丽秀雅 。“天台国清寺,天下称四绝”,李太白诗中所言,并非虚誉 。
五峰环抱,双涧回澜
出天台城廿里,沿山道行,往密林深处,不见山门,只有塔影忽隐忽现 。“雁塔高排出青嶂”,高近60米的“隋塔”是国清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可谓高塔迎远客,佛光照世人 。
隋塔下方,七座相轮宝塔一字排开,此为祭祀过去七佛所建,人称七佛塔 。
七佛塔旁是一座过街亭,亭上题额:五峰胜景,正点出了国清寺总体环境之妙 。与诸多古刹均选址于三面环山的谷地不同,国清寺寺西灵芝峰,寺前祥云峰,寺后八桂峰,西北映霞峰,东北灵禽峰,“五峰层叠郁苕绕”,清幽深邃 。
过亭后是一段依山傍水的卵石路,前行百余米,一座单拱桥静卧沟壑之上,桥身以石块砌筑,桥面以鹅卵石镶嵌 。此桥宋时所建,名为“丰干桥”,丰干原为国清寺的舂米僧,与寒山、拾得一起,被誉为“国清三贤” 。
丰干桥对面照壁上有题字:“教观总持”,教中有观,观中有教,“教观双美”正是天台宗之特色 。
过丰干桥,左边寺院的黄墙上四个大字:“双涧回澜” 。寺院两侧有溪流相 夹,东溪曲折径流,西溪直泻而下,汇合于寺前丰干桥下,多雨季节,双涧一清一黄,交相激荡,遂成双涧回澜之景 。
正对丰干桥的是一面影壁,“隋代古刹”四个大字横陈于前,字为赵朴初所题,“隋”特意用古字“陏”,别有意趣 。
山门开在影壁东侧转角,佛寺中颇为罕见,却有“步至佛寺不见寺,停立门前门何处”的含蓄之美 。
山门用歇山顶,不甚高大,檐下出挑两垂花柱,中间悬挂“国清讲寺”匾额,与大户民居墙门相仿,无隆盛宏伟气派但端庄而朴实,热烈而亲切 。讲明诸经旨义之处为“讲寺”,与“禅寺”有别 。
纵观山门内外,雄浑山势,潺潺溪流,藤萝缠绊的拱桥,光影投射的照壁,各处景致明快自如,轻松洒脱,紧凑而不芜杂,点缀而不散乱,漫不经意处显出精巧典雅之功 。
殿宇重重,柳暗花明
跨入山门右转,两旁浓荫蔽日,修竹夹道,拾级而上,寺内浩大的建筑组群逐渐展现在眼前 。
中轴线上第一座殿宇是五开间的弥勒殿,一幅石匾嵌于墙内,清瘦的“国清寺”三字似为雍正御笔 。弥勒殿通常供奉弥勒佛、韦驮及护法四天王,但此处仅供前二尊佛,四天王另供于雨花殿,居弥勒殿之后 。
雨花殿为别处寺院所无,相传为纪念智者大师弟子、天台宗五祖章安灌顶讲授《妙法莲花经》感动了上天神灵,天降花雨而建造的 。雨花殿梁枋彩绘精美绝伦,非敕建不能有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