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翻译及原文 劝学翻译( 二 )


学莫便乎近其人 。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 。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 。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 。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 。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 。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 。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 。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 。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 。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 。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 。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谓也 。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 。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 。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 。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
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
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 。干、越、夷、貉的孩子,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 。《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 。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 。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 。”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
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用羽毛作窝,还用毛发把窝编结起来,把窝系在嫩芦苇的花穗上,风一吹苇穗折断,鸟窝就坠落了,鸟蛋全部摔烂 。不是窝没编好,而是不该系在芦苇上面 。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生长在高山之上,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 。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旦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 。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