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疯文学、废话文学、梗……Z世代的“语言面具”,你读懂了吗?( 二 )

以重复信息为代表的“废话文学”在网络上被Z世代疯狂引用 。
不仅如此,机智的网友们还找出了很多经典作家或电视剧为“废话文学”背书 。诸如,鲁迅的“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一百年前巴黎文艺界最有权力的女人格特鲁德斯坦的那句“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再如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台词 。
文学大家们的“废话”或许另有深意,但这届Z世代的“废话文学”也自有主张 。
“废话文化”因其无厘头能让年轻人发笑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年轻人其实见识过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废话文学”——那些长篇大论但没什么实际用处的“爹味教导”,那些领导画出的大饼、职场PUA的话术,无不是空洞且听完后毫无效益的,这与网络上的“废话文学”非常相似 。
对”废话文学“对狂热,其实是Z世代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反叛 。他们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一种“更明显的废话”来反讽真实世界中大量存在的伪装成真理的废话 。
美国人类学者斯科特在《弱者的武器》中提到过一个观点:对于弱者而言,大规模的公开抗争是罕见的,但弱者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他们会在日常生活进行反抗 。
尽管Z世代被视为未来社会的主流群体,但当下他们尚未掌握真正的权力 。如何面对真实生活中的“相对弱势”地位?Z世代的反抗方式不是常规的激烈反抗,而是以一种“娱乐化”的方式,对不满的现象和行为进行嘲讽 。
在近期很多流行的表达方式中,都能看到Z世代正通过一种谐谑的方式,来释放压力,伪装攻击性 。比如在95后人群中深受欢迎的“阴阳怪气”表情包,用软萌的、毫无攻击性的卡通表情,佐以“非常认同”的前半句铺垫,最后却是极具杀伤力的转折语,让人印象深刻 。
又比如深受年轻群体喜爱的脱口秀表演,也是如此 。演员们用Z世代热衷的语言表达方式,或吐槽或反讽当下的社会热点现象 。
他们用年轻人的口头禅“磕CP”来解读父母催婚,用鹦鹉学说话来反讽社会“内卷”,这些题材以及其中包含的反讽情绪,无不是当下年轻群体的生活写照 。
他们想说而不敢说的观点,通过一种幽默的方式,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
三、“梗”是Z世代对待信息的“微观策略”打开Z世代聚集的B站,满屏飘过的YYDS、XSWL、JK小姐姐等词,让很多现实世界的“大人们”露出了老头看手机的表情 。而且随着网络“造梗”速度的加快,大量新梗层出不穷,弄清其背后代表的心理特征就变得愈发重要 。
Z世代“除了睡觉,都在线上”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每天都吞吐大量的网络信息 。
他们以极快的速度接受、消化信息,留给每条信息的注意力即为有限 。网络研究结构的数据显示,Z世代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只有8秒 。他们的表达方式也受此影响:渴望用更浓缩、凝练的方式,表达最丰富的信息和情感 。
在极短时间内、用极简文字传情达意,被称为“微观策略” 。用通俗的话说,品牌想要传达的信息,最好能让Z世代“一口就吞下” 。《纽约时报》的丹·施瓦贝尔(Dan Schawbel)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沟通不能在‘5个词+一张大图’的模式内完成,就无法成功吸引这一代人 。”
无数言简意赅、饱含情绪的“梗”,正是“微观策略”的具体体现 。一长串的赞叹,不如四个字符“YYDS”,赞美、崇拜之情溢于言表 。
健身平台keep就利用“梗“,把自家的品牌slogan玩出了新花样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