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沙利文|相互激励,砥砺前行:斯诺克75三杰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奥沙利文|相互激励,砥砺前行:斯诺克75三杰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文章图片

奥沙利文|相互激励,砥砺前行:斯诺克75三杰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文章图片

奥沙利文|相互激励,砥砺前行:斯诺克75三杰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文章图片

奥沙利文|相互激励,砥砺前行:斯诺克75三杰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文章图片

奥沙利文|相互激励,砥砺前行:斯诺克75三杰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1992年6月20日的一个下午 , 位于英国布莱克浦海滨的一家酒店内响起了一片掌声 , 此时 , 都是在1975年出生的希金斯 , 奥沙利文以及马克.威廉姆斯由此成为了职业球员 。
到2022年的6月20日 , 当年三位17岁的少年已然走过了近乎辉煌的30周年的职业生涯 , 而他们在过去30年间取得的现象级般的成绩足以证明他们作为“92一届”(以下简称“75三杰”)对斯诺克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 以及印证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斯诺克年代的一切荣耀 。

从90年代横跨至2022年 , 人们所能惊诧的在于他们三人依然位居世界前8名 , 他们其中的一员(奥沙利文)更作为了明年世锦赛的卫冕冠军并高居世界第一 。
共94个排名赛冠军、14个世锦赛冠军、共赢取了3000万英镑的奖金 , 共打出2623次破百 , 你能想象这些属于“75三杰”的纪录数字就此封存?也许你只能等到他们真正离开球桌旁的那一天 。

“为了兴趣而打球”—年代对于“75三杰”的影响 。
奥沙利文经常会说他从小打斯诺克是为了兴趣 , 不是为了奖金 , 但大多数人都会对此嗤之以鼻 , 但是人们需要认知到斯诺克在英国盛行的80年代里的具体环境 , 那时没有在线社交媒体 , 互联网更没有普及 , 在那个年代 , 体育是纯真的体现 。
如果不发自内心热爱某项运动 , 运动员们不可能会完全投身其中并取得如此斐然的成绩 , “75三杰”就是这样 , 至少他们并不是单纯为了钱而选择斯诺克 , 而是他们找到了他们所擅长的东西 , 他们是发自内心去爱斯诺克这项运动 。

父亲是“75三杰”的领路人
都是因为父亲才开始练习斯诺克是“75三杰”有趣的共同点:奥沙利文的父亲是奥沙利文最好的斯诺克天赋发掘者和伯乐;希金斯9岁时被父亲带到了酒吧里看别人打斯诺克 , 久而久之 , 不单喜欢斯诺克 , 希金斯还在这里喜欢上了他平生的另一大爱好;而作为矿工儿子的马克.威廉姆斯则利用父亲工作的福利:免费近距离看了一场圣诞锦标赛 。
“他们的父亲是他们练习斯诺克的引路人” 。

“75三杰”成名的起点以及人们对他们的评价
在“75三杰”刚入职时 , 彼时的史蒂芬.亨德利以及史蒂夫.戴维斯还有吉米.怀特才是斯诺克赛场上真正的耀眼人物 , 直到奥沙利文入职后的第二年(1993年)以18岁不到的年龄在1993年英锦赛的决赛中以10-6击败了亨德利之后 , 整体斯诺克未来竞争的整体格局才似乎产生了变化:

紧接着 , 希金斯在1994年10月的斯诺克大奖赛中也首度折桂 , 同月 , 马克.威廉姆斯也不遑多让 , 他在11月初结束的本森海吉斯锦标赛中也实现了零的突破 , 至此 , 作为互相竞争且互相激励的好伙伴 , 75三杰算是正式地开启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先河 , 至少从1994年开始 , “75三杰”不断前行的进阶之路已经展示和显现了他们将愈发强大的端倪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