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之夜丈夫看后莞尔一笑 李清照最肉麻的一首诗

很多人都说,李清照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无忧无虑的童年,“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二是甜蜜中带着苦涩的青年,“才下眉头,去上心头”;三是孤苦无依的晚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她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词风婉转细腻,自成一家 。
然而她也有豪放的时候,“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
在面对南宋朝廷的无能,和丈夫的懦弱时,她也能高呼“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
后世称她“词压江南,文盖塞北”,不是没有道理的 。
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李清照年轻时写的一首肉麻词,描写的是女子和心上人幽会的情景,词中充满了对爱情的向往 。
这首词名为《浣溪沙·闺情》 。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
后世对这首词争议还是很大的,很多人认为这首词应该不是李清照所写 。
第一是因为李清照没有与人幽会的经历 。
再有一个就是有人认为这首词用词放诞,有污李清照之名 。
我们也知道,古代对女子诸多束缚,尤其是随着理学的盛行,对女子又多了几分苛刻 。
稍晚于李清照的另一个女词人朱淑真,向往自由的爱情,却为世俗所不容,连她的父母都不理解她,在她抑郁而逝后,将她的词作付之一炬 。
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李清照生于北宋的书香门第,那时理学对人的荼毒还没那么深,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也不是迂腐顽固之辈,李清照的闺中生活还是相对自由的,不然也不会有“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哪个少女不怀春?也许她年少时也有过爱慕的对象,两人也曾相约幽会 。
也许她确实不曾与人幽会,但是少女对于爱情总是向往的 。
所以若说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也是说得过去的 。
词的上半阕,寥寥几字,刻画了一个天真烂漫,娇艳如鲜花的少女形象 。
她的脸上贴着绣画,莞尔一笑,便如夏日盛开的荷花 。
头上戴着鸭形的发饰,衬托着脸颊更加生动美丽 。
她眼中含情,好像在思念心上人 。
从笑脸到发饰又到眼波,词人笔下的少女无一不精致,无一不生动,让人想到了诗经中的《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从“绣面芙蓉”、和“斜飞宝鸭”不难看出女子是精心打扮过的 。
而少女为何要盛装打扮呢?词人没有明说,但是从“眼波才动被人猜”一句可以看出此时的女子是带着娇羞的 。
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大概便是如此 。
而接着下半阕词人着重刻画女子的心理活动 。
她的脸上满是温情,呈现在她眼前的是她写了一半的信笺,上面全是她的相思怨艾之辞 。
不知不觉中,月上阑干,花儿在月光下摇曳生姿,花好月圆,正是男女幽会的好时光呢 。
南宋词人在《词源》中曾言“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需要承上接下” 。
【新婚之夜丈夫看后莞尔一笑 李清照最肉麻的一首诗】 而这首词中从上片女子的“眼波”到下片的“一面风情”,衔接得可以说是天衣无缝 。
因为思念情人,所以才会眼波流动,满面温情,也正因为爱而不见,少女才会将满腔的情思和娇嗔诉诸笔端 。
最后的“月移花影”一句既是写景,也抒发了少女美好的愿望 。
全词从少女的容貌打扮,到内心世界,一字一句,都表达了少女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 。
语言活泼清丽,顺着词人的笔墨,我们看到了一个大胆追爱、天真烂漫的少女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