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的代称比喻是什么 杏林指什么代称含义

董奉 , 字君异 , 号拔墘[qián] , 生于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 , 福建候官县董墘村(今属福建福州长乐区古槐镇龙田村)人 。
董奉少年时代开始学医 , 成年后曾在县城当过一段小吏 , 不久辞去公职 , 隐居在山中 , 一边行医、一边练功 。
董奉信奉道教 , 因此人们称呼他为“道医” 。
和当时的名医华佗、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

《神仙传》记载:“君异居山 , 为人治病不取钱 , 使人重病愈者 , 使栽杏五株 , 轻者一株 , 如此十年 , 计得十万余株 , 郁然成林 。”
“杏林”遗址位于江西庐山(一说为安徽凤阳) , 就是典出于董奉 。
董奉独居在山中 , 为人治病从来不收费 , 治愈重病患者 , 就让他在山中栽五棵杏树 , 治愈一般疾病的患者 , 让他栽一棵杏树 , 十年之后 , 栽下的杏树 , 蔚然成林 。
春天 , 杏子成熟后 , 董奉就建造草仓储存杏子 , 有需要的人 , 可以用谷子交换 。
董奉的谷子吃不完 , 就用来周济贫苦的百姓 。
后人据此以“杏林”代指医学界 , 医生喜欢以“杏林中人”自称 , 人们还用“誉满杏林”、“杏林春暖”等词语形容医生医术精湛、医德高尚 。
董奉不但医德高尚 , 他的医术也非常高超 。
《三国志》记载:“燮尝病死 , 已三日 , 仙人董奉以一丸药与服 , 以水含之 , 捧其头摇消之 , 食顷 , 即开目动手 , 颜色渐复 , 半日能起坐 , 四日复能语 , 遂复常 。”
董奉到交州(今两广一带、越南北部地区)行医 , 正巧赶上交州刺史士燮病危 。
士燮已经昏死三日 , 董奉给他服了一粒药丸 , 然后捧起他的头摇晃消化药丸 。
不一会儿 , 士燮就睁开了眼 , 手指可以动了 , 渐渐皮肤的颜色也恢复了常态 , 半天时间能坐起来了 , 第四天痊愈 , 并恢复了语言功能 。
后来活到了九十岁高龄 , 这是后话 。
董奉一直住在士燮府上 , 后来士燮谋反 , 担心董奉泄密 , 就想加害于他 。董奉发功装死 , 骗过士燮逃回了老家 。
士燮死于公元226年 , 此时董奉才6、7岁 , 显然这是民间传说 。
董奉晚年在豫章庐山隐居在大中祥符观中 , 为百姓治病 。
吴天纪四年(280年) , 董奉病逝 , 享年六十一岁 。
还有一种说法 , 董奉活了一百岁 , 临终时 , 面色如同三十岁左右的人一样 。
《真仙通鉴》一书记载:“奉在人间百年 , 其颜色常如三十许人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