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队|广州队“就压着打”10分钟乃最大亮点,杨立瑜调整至中锋位置效果更好

广州队|广州队“就压着打”10分钟乃最大亮点,杨立瑜调整至中锋位置效果更好

广州队“就压着打”10分钟乃最大亮点 , 杨立瑜调整至中锋位置效果更好

同样是1球告负 , 相比赛季首回合双方的遭遇战 , 再经过之前一周的调整 , 此役无论是上海申花还是广州队 , 整体状态都要更好 , 第一阶段双方次回合的较量整体质量也相对更高 。 上海申花眼下位居联赛第二自然是有原因的:球队阵容结构更合理 , 可用之人更多 , 下半场60分钟吴金贵一下子换上3人并在不久后由曹赟定建功等一系列操作 , 显然就是计划内的后手招 , 这点足以表现双方硬实力上的差距很大 , 广州队无可奈何 。 对这支青年军而言 , 或许与首秀中雷同的一点是最后的结果有些遗憾 , 但纵观过程依然是可圈可点 , 他们的表现依然呈现出进步的趋势 。 至于浪费了几脚必进球的机会 , 归根结底还是欠缺经验所致 , 年轻球员需要继续交学费 , 继续积累 。
此役通过赛后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 经过一周的调整 , 广州队青年军很明显在综合实力不如对手、主打防反的情况下 , 逐步在改善之前场面上比较难看的局面 , 在控球率、射门数、射正数、传球数及传球成功率等关键数据上都有提升 , 起码能与对手在伯仲之间……这难道不是进步吗?对手可是联赛第二的球队 , 实力远在广州队之上 。 想一口吃个胖子不太现实 , 从量变到质变有个过程 , 正是有了这些细节的变化 , 才会促使在进球环节得以改善 , 才能赢下比赛 。 大家给点耐心 , 希望还是有的 。
然而在笔者看来 , 本场比赛广州队最大的亮点应该在80分钟韦世豪进球前后开始持续的10分钟时间 。 首先 , 这粒进球完全就是队长努力拼回来的机会 , 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 眼下的他要牺牲自己在门前的机会 , 主动回撤中场组织全队进攻 , 并被对手重点照看……在此基础上韦世豪还能拼下进球 , 实属不易 , 他也绝对是现在这支广州队当仁不让的精神领袖!
更为可喜的是 , 在韦队进球的鼓动下 , 全队在最后时刻形成了一段时间对上海申花持续的进攻压制 , 就是这赛季大家广为流传的谢晖名言“就压着打” 。 当然 , 到这个节骨眼对手体能、专注力下降是一方面 , 但不能说广州队这边就没有这些问题 , 而且这应该是赛季迄今为止广州队青年军首度在比赛中、在一定时间内上演这样的内容过程 , 与长时间处于防守伺机打反击的套路完全不同 , 而且在此过程中还创造了一球中柱 , 踢出了让人生畏的气势出来 , 能不让人看到希望吗?平时大家总说的细节、过程、内容等层面的进步与成长 , 便是在这些地方得到体现的 。
实际上 , 广州队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 而且随着年轻球员经验的不断积累 , 他们确实也在一点点获得进步 , 只不过目前这一切 , 还未积累到足以影响进球、影响结果的地步 , 但只要坚持发展下去 , 期待的那一天终会到来 。 目前锋线球员在禁区内、在关键时刻的技术动作处理还不够合理 , 因此浪费了几个必进球机会 , 但相比过往连机会都创造不出来 , 大家又忍心责怪他们吗?小伙子们一直很拼 , 而且通过调整确实能够做得更好!比如这场球 , 与上一场赢下河北队近似 , 关于杨立瑜的用法 , 确实出现了更清晰、更明确的轨迹 , 相信教练组一定也有所察觉 。
上半场让杨立瑜在前场右路位置 , 他的发挥只能说平平 , 除了参与传导球 , 几乎没有什么贡献 。 大家之前总在质疑小杨不够积极 , 事实上就是在这个位置很难发挥其作用 , 很难开发其潜能的缩影 。 到了下半场 , 杨立瑜代替凌杰换至中锋位置后 , 明显给予全队的帮助更大 , 特别在进攻端的表现也更为亮眼 。 眼下韦世豪更多需要回撤中场组织进攻 , 那么只有让杨立瑜踢中锋 , 他与韦世豪之间的距离才会更近 , 互动才会更多 , 广州队由此创造出的有威胁的进攻也才会更多——现在韦杨的连线 , 可以从过去的左右贯穿横向式的配合 , 变成前后疏通纵向式的互动 , 其他均不需要改变 。 毕竟在当下广州队的锋线人员构成中 , 也只有杨立瑜、韦世豪的配合默契度比较高 , 几名新人与他们之间在能力、阅历上仍有差距 , 很难一下子形成合力 。 包括此役韦世豪拼回来的进球 , 吊入禁区那一下 , 是严鼎皓传的 , 因此目前球队还是需要多利用5虎将之间的配合觅得机会 。 杨立瑜位置上的调整 , 绝对有利于促成这一点的实现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