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马

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是什么?之前,在电视上看到三农大型歌舞欣赏中,有一群人骑着一个很古怪的东西,手中拿着“秧苗”,随着音乐有节奏的摆出各种姿势 。这个“古怪的东西”就叫做“秧马” 。秧马具体是谁发明的,什么时候第一次出现无从考证,但是在北宋时期开始被大量使用,一时名声大噪 。宋代苏轼的《秧马歌序》对“秧马”进行了细致的介绍并赞美,足见这种广泛使用的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对农业生产的创造性改进受世人欢迎 。予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 。以榆枣为腹,欲其滑;以楸桐为背,欲其轻;腹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复瓦,以便两髀 。雀跃于泥中,系束藁其首以缚秧,日行千畦 。苏轼曾经到过武昌,看到当地农夫都骑着“秧马”在田间作业 。这个秧马底部以枣木或榆木而制,以便于在地上滑行,上部以揪木或桐木而制,使得工具达到轻便的效果 。船头放置秧苗,农夫用双脚将秧马向后滑行,逐一放置秧苗;拔秧时则在滑行过程中将秧苗放置在秧马后仓 。当地农夫使用秧马进行作业,效率提高了许多——较之伛偻而作者,劳佚相绝使用秧马作业,相比弯腰拔秧的人,劳累和舒适度有很大的差异 。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在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总是用最简单而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而“秧马”就是出于这个原因而诞生的智慧的结晶 。(民间流传下来的秧马)秧马属于“较大型”的发明,而为了应对农业生产中遇到的烦恼,宋朝时当地人还发明了一种叫“耘爪”的辅助工具,用竹管做成手掌形状,套在手指上,以避免手指直接与田土接触,减少损伤 。如此这般小巧的辅助工具,在古代的农业生产长河中,不胜枚举 。现在网友有一句调侃之语“懒是推动技术革新的原动力”,这句话在互联网创业领域尤其突出,而了解了“秧马”的创造原理后,也可以说秧马是那个时代的农夫为了“变懒”而发明的工具(手动滑稽) 。rr我家是长江中下游澧阳平原上,是典型的鱼米之乡,我们从小就进行水稻生产的劳动,对扯秧和插秧这套工序是非常熟悉的,对于宋朝就发明的这个工具“秧马”还是第一听说,看来这个劳动工具越来越不实用了吧,至少在我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担秧和插秧是没有用过这个工具!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