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通假字

什么叫通假字什么是通假字什么是通假字?如何辨析 。注释中是如何表识?请问什么是通假字?求简单明了一些 。谢谢“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是指“写错或印错的字”通“作者本来要写的字” 。通假字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通假字”?引言《愚公移山》中有一句话:“甚矣,汝之不惠” 。其中的“惠”字如果按照本义“仁爱”来理解,此话是不通的 。这里“惠”的本字应该是“彗”,“惠”只是通假字 。古书解释便有“惠通彗”之说 。这句话的意思便是说:愚公太不聪明了 。什么是通假字呢?为什么有本字不用,偏偏用通假字呢?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还是先说说什么是“通假字”吧 。汉字的历史悠久长远,且变化复杂 。在古代,同音、音近或者形近的字,有些会通用,这种现象就是“通假”,顾名思义,“通”就是通用,“假”不是假的,而是借的意思 。这种通假借用只是临时的,而且意义也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 。强调一下,“通假”是古人的专利,如果现代人再按照音同、音近原则造通假字,那就是别字,错字 。古人为什么写“通假字”呢?古人放着正确的字不写,为什么去借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们不必想得太复杂 。通假的产生就是古人忘了本字或者是为了省事 。说白了,古人也有提笔忘字的时候,忘了怎么办?就写个同音或者音近的,现在说就是写了“别字;”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本来会写,写得着急,笔画太多的不想写,索性找一个笔画少的同音字或者音近字来代替 。就是现在我们碰到难写的汉字也是想着简写,可惜很多时候都简写错了,比如“餐厅”写为“歺厅”,这就大错特错了,是无法得到公众认可的 。因此,“通假字”放到现在说就是“别字” 。古人这样写了,后来很多人崇古,也开始效仿,久了就约定俗成了,这个别字就通用了 。注意区分“通假”和造字的“假借”二者的区别主要有:第一,通假字和本字之间是一种借代关系,本有其字而不用,无异于今天的“别字” 。但是,通假字和本字一定古音相同或者相近 。“六书”的假借则不同,虽说也是借用,但是属于词与字之间的关系,是“本无其字”的“托事” 。以“惠”代“彗”是通假,而用本指称小麦的“来”记录“来去”的“来”就属于假借造字了 。第二,通假字和本字的关系是松散的,二者没有意义上的关系,“惠”和“彗”意义无关,只是音同 。通假的依声借形,二者意义都不会因此发生本质的变化 。但是,“六书”中的假借造字则不同,因为是“本无其字”,因此在长期的借用过程中,借字的意义就发生了变化,比如“来”被借走以后,不但不还而且意义也固定了下来,用于表示“来去”之“来”,另造了“麦”字来表示了“来”的本义 。第三,通假是临时性的借用,不会被固定下来长期借用,而假借则是长期性的,有借无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假借也是新造字的过程 。通假确实是借,不会写了或者想懒省事,不好意思,我就先借来一用;可是这假借就是“抢”,我没有就用你的,但是不好意思,要赖账不还,鸠占鹊巢 。说了半天,大家应该也明白“通假字”了吧,而且也应该知道“通假”和“假借”的区别了 。盘点初中教材常见的“通假字”,看你还记得几个为了便于大家学习巩固,特把初中阶段的通假字盘点摘抄如下(参1):1.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之意 。(《天时不如地利》)2.缚者曷为也 。“曷”通“何”,“什么”之意 。(《橘逾淮为枳》)3.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通“嬉”,“开玩笑”之意 。(《橘逾淮为枳》)4.但手熟尔 。“尔”通“耳”,“罢了”之意 。(《卖油翁》)5.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通“又”,置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核舟记》)6.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之意 。(《核舟记》)7.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横放”之意 。(《核舟记》)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挑选”之意 。(《核舟记》)9.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返回”之意 。(《愚公移山》)10.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彗”,“聪明”之意 。(《愚公移山》)11.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之意 。(《愚公移山》)12.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 。“陇”通“垄”,“高地”之意 。(《愚公移山》)1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之意 。(《愚公移山》)1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拉着”之意 。(《伤仲永》)15.满坐寂然 。“坐”通“座”,“座位”之意 。(《口技》)16.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 。“反”通“返”,“返回”之意 。(《王顾左右而言他》)17.公输盘诎 。“诎”通“屈”,“理屈” 。(《公输》)18.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通“遍”,“遍及”之意 。(《曹刿论战》)19.孰视之,又弗如远甚 。“孰”通“熟”,“仔细”之意 。(《邹忌讽齐王纳谏》)20.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之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梗塞、不顺”之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2.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之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3.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或”通“惑”,“奇怪”之意 。(《孔孟论学》)24.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暴”通“曝”,“晒”之意 。(《孔孟论学》)25.止有剩骨 。“止”通“只”,“只有”之意 。(《狼》)2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具”通“俱”,“全”之意 。(《岳阳楼记》)27.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托”之意 。(《岳阳楼记》)28.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之意 。(《桃花源记》)29.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之意 。(《陈涉世家》)30.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之意 。(《陈涉世家》)31.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披着”之意 。(《陈涉世家》)32.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適”通“谪”,“调发”之意 。(《陈涉世家》)3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之意 。(《论语》)34.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之意 。(《两小儿辩日》)35.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通“旋”,“回转、掉转”之意 。(《扁鹊见蔡桓公》)36.在肠胃,火气之所及也 。“齐”通“剂”,“药剂”之意 。(《扁鹊见蔡桓公》)37.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粘上”之意 。(《木兰诗》)38.火伴皆惊忙 。“火”通“伙”,“伙伴”之意 。(《木兰诗》)3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之意 。(《三峡》)40.子墨子久距之 。“距”通“拒”,“挡”之意 。(《公输》)4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放”之意 。(《唐雎不辱使命》)4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之意 。(《马说》)43.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本领”之意 。(《马说》)44.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显现”之意 。(《马说》)参考文献:1.赵静,《高效速记 初中文言文必考知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16年6月 。rr“通假字”带着时代、历史的烙印 。人类的历史是在不断摸索中发展完善的 。汉字,是中华民族根据“六书”原则不断创造、增补、发展、完善起来的,绝对不是仓颉一个人所造,他只是汉字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个整理、集大成者 。在汉字系统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借用其他汉字来表情达意,也是“六书”中造字的一个途径和方法,假者,借也 。而在这个漫长的进步过程中,不泛社会精英的身影 。但是在信息闭塞,传播途径稀少,科技落后的年代,基本上都是靠个人单打独斗,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难免出错 。作为一名社会精英,必然德高望重,思想、文化作品必然在一定范围内传播 。文字,毕竟是用来表情达意的,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都是约定俗成的,也就说不上对错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