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苏轼描写西湖的诗西湖苏轼简介人物简介3、东坡肉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 。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 。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4、苏轼退房苏轼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 。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孝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 。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 。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 。”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 。(见宋 费衮《梁溪漫志》)5、吟诗赴宴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 。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 。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 。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 。其余五人轰声叫好 。“我先来 。”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 。“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 。“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 。“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来 。“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 。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地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6、出人头地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 。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 。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 。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 。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 。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成语出人头地的出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7、家庭聚会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 。为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子由站起来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 。”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 。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 。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要走啊 。”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8、打饼祭佛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 。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 。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 。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 。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 。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 佛印在帐中答道: “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9、吟诗赏月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 。他和金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 。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 。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 。”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 。”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 “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 “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 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著着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10、东坡鱼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在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肘子外,苏学士还擅长烧鱼,其烹制的鱼堪称一绝 。一次,苏轼雅兴大发,亲自下厨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坚进来了(黄庭坚是中国古代四大字体蔡苏米黄宗祖之一,是苏轼挚友,两人经常以斗嘴为乐) 。知道又是来蹭饭揩油,于是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 。黄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拉长着脸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右禾 。”黄庭坚又道:“那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 。”黄庭坚接着道:“那这个鱼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黄庭坚指着碗橱顶,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苏轼,这次被黄庭坚整了个十足!11、水果和药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黄庭坚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 。黄庭坚有心讽刺,吟道:“幸早里(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为一味中药) 。”这句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 。苏轼头也不回,蹬上马鞍就走,边走边说:“奈这事(柰,苹果之属、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 。”东坡居士的才思实在令人拜服 。12、生死一线苏轼入狱后,神宗皇帝为了试探他有没有仇恨天子之意,特派一个小太监装成犯人入狱和东坡同睡 。白天吃饭时,小太监用言语挑逗他,苏轼牢饭吃得津津有味,答说:“任凭天公雷闪,我心岿然不动!”夜里,他倒头睡,小太监又撩拨道:“苏学士睡这等床,岂不可叹?”苏轼不理不会,用鼾声回答 。小太监在第二天一大早推醒他,说道:“恭喜大人,你被赦免了 。”要知道,那一夜可是危险至极啊 。只要苏轼有一点牢骚和吃不香睡不稳的异样举动,危在旦夕 。其实神宗皇帝也是糊涂人,派个太监去凭苏轼的才智又怎么可能瞧不出来呢?14、“尸骨”未寒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瘦西湖,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题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当时苏轼楞了一下,但很快笑指着河岸上正有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15、东坡吃草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 。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 。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16、对联退敌北宋时期,宋人率招辽邦侵犯 。居心求和的朝廷却引来一辽邦使者,出上联要宋人答对:三光日月星。如对出下联则撤兵议和 。此联看似简单,实不易对 。出句的数字恰与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对句所选数字对应事物都会多于三或少于三 。恰逢回京述职的苏轼,大笔一挥,巧妙对上下联:四诗风雅颂 。该对联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因为《诗经》中有“大雅”、“小雅”,合称为“雅” 。加之“国风”、“颂诗”共四部分,故《诗经》亦称“四诗” 。对句妙语天成,辽使佩服至极 。17、三人对必有我师苏轼与小妹、黄庭坚一日赏画,见上面题联有趣: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 。看是四字联,中间却各空一字,小妹建议为中间加字成为五言联句 。黄庭坚抢对为:轻风舞细柳 , 淡月隐梅花 。苏轼则填: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小妹略一思索,立即响应,填字使之成为:轻风扶细柳 , 淡月失梅花 。纵观三人对联,小妹最妙:“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18、其人之计苏轼挚友佛印 。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 。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 。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木鱼)之下 。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想起当日遭黄庭坚诈戏,心里一转计上心来,故意说道:“今日来向大师请教,向阳门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说出下句:积善人家庆有余 。苏轼抚掌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来共享吧”19、巫山河水一次,苏轼约其弟苏辙并佛印大师 。三人结伴同游,佛印即兴出句:无山得似巫山好 。关键在“无”、“巫”谐音 。苏辙对上:何叶能如荷叶圆 。苏轼听了,对弟弟说:以“何荷”对“无巫”的谐音,固然不错,但改作这样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 。佛印与苏辙听了,表示赞同,以“水”对“山”,胜在对仗更加工稳 。0、联气小妹久未与友谋面的苏轼邀黄庭坚来家做客,小妹见兄长亲自出门迎接,便出了个上句相戏,句云:阿兄门外邀双月 。“双月”合为“朋”字 。苏轼知小妹是和自己开玩笑,当即对道:小妹窗前捉半风 。“半”对“双”,“风”对“月”,甚为妥贴 。有趣的是,“风”的繁体字“风”,半风即“虱”,意思是说小妹在窗前捉虱子 。小妹气得扭头就走 。21、皛饭与毳饭苏轼复官后,曾跟黄庭坚乱侃:“我在牢里时,每天吃的是三白饭,照样很香甜,世间美味不过如此!” 。黄庭坚奇问什么叫三白饭,苏轼答道:“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这就是‘三白’ 。”此事说过苏轼也就忘了 。一日接到黄庭坚请帖,邀苏轼去他家吃皛(xiǎo)饭 。苏轼欣然应约,并对夫人道:“黄庭坚乃当世学士,读书甚多,他这皛饭定是稀珍之物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