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冰

你对于“夏虫不可语于冰 , 井蛙不可语于海”这句话怎么理解?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庄子(庄周)的文章喜好采用寓言形式来明理 ,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 。”这句《庄子》中的话 , 就有寓言的某些特征 , 从中可以看到庄子作为道家人物的思想脉络 。“大与小的哲理”庄子喜好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来展示寓言故事中的动物 , 比如《庄子》内篇第一篇《逍遥游》中的鲲鹏展翅可达几千里 , 一旦起飞可到九天之上 。这里的井蛙与大海 , 就是大与小的对比关系 , 井蛙生活区域很小 , 目力所及就是井口那么大 , 你跟井蛙去谈论无限广阔的大海 , 井蛙没有大海的形象思维 , 那怎么能够理解大海的宽广呢?加以引申 , 就是不同层次 , 不同理想的人 , 由于目标大小不同 , 所以无法达成结果的一致 。“道法自然” 。自然界的大道 , 必须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性 。道家主张“上善若水” , 就是因为水能够服从自然界的固有形态来塑造自己的运行轨迹 , 而不会与自然本身发生冲突 。这里的前提条件是 , 水必须遇到自然界的实体 。而庄子所说的虫子 , 只能生活在短暂夏天 , 它的生命期限无法到达结冰的冬天 , 没有遇到冰冻的可能 , 怎么能够与夏虫谈论冰雪呢?就像水离开大自然 , 就不会有道家“上善若水”的结论 。“逍遥自在” 。如果说老子的《道德经》苦涩难懂 , 那么庄子的思想继承发展了《道德经》的精华 , 同时化难而易 , 思想体现得更加具体 。无为的出世(或者说是入世的更高层次)思想体现在避世的逍遥自在 。就像井蛙与夏虫 , 虽然空间有限 , 生命短暂 , 但是它们活得闲然自得 , 幸福自在 , 为什么非得去与大海和冰天雪地相比较呢?难道大海和冰冻的天气就是幸福快乐的彼岸吗?换而言之 ,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不要羡慕别人的风光无限 , 你怎么知道别人风光背后的无奈和痛苦呢?rr夏虫生于炎热天气里 , 对冰一无所知 , 更不知冷的感受 , 在它看来是另个世界的事情 , 说此事无意义 。此理荐于;"隔山不打鸟" , "隔行不谈经" , 如此也是“对牛弹琴"并且无可用之处 。井底之蛙见天只限于井口大小 , 别说大海 , 虽生活在水里 , 与海相比可就无法计量之薇了又薇 , 对井蛙讲海就如同"天方夜谈"不明而无意义 。此话所示 , 作事就是做事 , 空谈无益 , 以事论事方为道理 , 不知不言 , 言者不知 , 虚而不实的言形会造成不必要损失和信誉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