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特点是什么高中作文

文化基础厚重的高中作文帮忙找篇 , 谢谢“文化”作文 , 你是否浪漫依然近年来 , 一支以古典的方阵 , 熟悉的名人 , 新编故事或故事新编为特点的作文异军突起 , 高分频出 , 并被美称为“文化作文” , 似乎与时下流行的“文化散文”颇有些渊源 。且看一些知名之作 。2002年湖北考生《昭君的选择》、《陶渊明的烦恼》;2003年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孙悟空下岗记》、《宝钗鸣冤》 , 河南优秀高考作文《李白的泪水》;2004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苏轼的赤壁》;2004年重庆市高考六篇满分作文 , 除《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外 , 其余五篇均为文化作文;2005年四川省五篇高考满分作文均为文化作文……仔细推敲 , 不难发现 , 这里面更多的作文是造出来的 。800字的作文 , 搞成几个段落 , 每个段落拿一个古人来说事 , 引上几句名言 , 用上几句华丽词藻 , 发几句感慨 , 搞上一些排比句 , 便大功告成 , 真是从此不怕考作文!且不说这中间多少张冠李戴、“关公战秦琼”式的笑话 , 单就这种作文从少数省份蔓延到全国 , 从高考蔓延到中考的趋势看 , 从其对日常作文教学的影响和中学生精神成长的扭曲来看 , 实在到了令人忍无可忍的地步了 。这些所谓的“文化作文”完全可以平地起高楼 。例如 , 一篇名为《独上高楼》的满分作文文章是这样写李白的:是黄沙漫天 , 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 , 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于是你注定要孤独 , “举杯邀明月 , 对饮成三人” , 然而你傲然 , “钟鼓馔玉不足贵 , 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 , 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 , 而是你啊!酒入豪胸 , 七分酿成了月光 , 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 ,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笔者注:余光中诗句) 。你看 , 文中有几个字是学生自己的?这简直成了另类的古诗文识记 。那么 , 这类作文会不会因为材料用尽而自然消亡呢?不会的 , 写完了王昭君 , 还有李清照、杨贵妃、刘兰芝 , 实在不行就写潘金莲;写完了屈原、司马迁 , 还有苏轼、苏武 , 实在不行还可以骂秦桧;写完了秦汉写盛唐 , 写完了宋元写明清 , 实在不行就写现当代 。再不行 , 还可以冲出国门 , 寻找世界名人 。我想:造成文化作文这种怪胎的原因 , 首先是高分的yh , 几年来铺天盖地的高考满分作文很多都是这种类型 , 难怪考生趋之若鹜;不可推卸的是 , 我们一些教师也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某“高考满分作文速成班”的老师可厉害了 , 他们能把满分作文《苏轼的赤壁》整成《屈原的汨罗江》、《项王的垓下》、《文天祥的零丁洋》……把《永远的苏武》变成《永远的谭嗣同》《永远的秋瑾》……几个月的训练下来 , 学生成竹在胸 , 随便什么题目 , 他们都能应付自如 。北京某特级教师在回答采访人员关于考生如何准备2006年高考作文时 , 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有一个学生去年参加高考 , 他特别喜欢柳宗元 , 读了很多柳的诗歌 , 大概父母在晚餐的时候也和他聊柳宗元 。这个孩子高二时候作文就尽量写柳宗元 , 高考这篇作文他根本不用思考 , 任何话题都写柳宗元 , 一定会写好 , 他去年高考作文是满分 。”更有趣的是 , 他们也能解决写作中的撞车问题 。老师早就分工好了:我专攻谭嗣同 , 他专攻康有为 , 她专攻刘姥姥(没用过的古人越来越少了) 。好事者还提供部分可能撞车名单 , 可谓殚精竭虑 。这还是作文吗?这还是新课标下的语文作文教学吗?不过 , 类似的文章看多了 , 也是会产生视觉疲劳的 , 这种作文已让阅卷老师生厌 。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说:“2006年的高考作文中,项羽、司马迁、王昭君、岳飞、文天祥等等,不断登场亮相,几乎是一种画面,一种腔调,令人疲倦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 于是想到了棒杀这类文章 。不过学生们也是很可怜的!学生们也知道文章的生命在于真实 , 文章应来源于生活 。可是现在学生的生活又如何?每天起早贪黑 , 暑假和寒假变成了月假和年假 , 月假和年假作业多得还不如不放假……现实生活的材料匮乏 , 老师也只能帮着他们闭门造车 , 于是掏老祖宗的兜成了最好的选择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