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经管学院考研

外校考复旦大学经管研究生难度大不大?我是数学系的关于复旦大学经院考研难度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哪个考研难度更大?今年考研389分,能考上复旦经管学院吗?看看上一年的录取分数线,估计一下,这个分数不低了,估计是可以的 。rr海文考研复旦考研班,专注考研辅导28年,2022考研变革解读,竞争格局剖析,复旦考研班制定高精度学习计划,全程学习图谱锁定薄弱环节,考研分阶带学,不走弯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哪个好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为什么停招学硕?停招学硕的不止是复旦一家 。很多名校都停止了学术硕士的招生,这是国家教育战略的调整 。有兴趣的可以比对一下十年二十年前的各学历层次的招生数量 。可以看到本科层次的扩招达到了十余倍,而硕士和博士比例提高更多,说明本科早已不是精英教育,硕士也谈不上精英教育了,教育系统把精英教育的门槛提高到了博士层面 。所以学术硕士的存在就很尴尬了,将数量压缩,让这个层次的学生更多地为专业领域服务,将名额转向专业硕士,实际影响不大 。换个思路想一想,那些导师不可能不让带研究生了,总得这边砍掉那边加上不是 。接下来我想说的,可能有很多人喷我,因为上次在某地方说大学早已不是精英教育了,就被很多人喷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大学学历占到了11%以上,也就是说,十个人里面超过一个人是大学生,加上80以前出生的没赶上扩招的影响,现在的年轻人十个人里面估计三四个都是大学生,这还算什么精英教育 。至少千里挑一万里挑一再说精英吧 。再换个思路,孩子的数量在减少,很多希望小学都没生源撤校了,现在的孩子学的东西也多了,高校更多了,而且都在扩招,不是向着普及化教育发展是什么 。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应该没有减少(信息时代被动地接受的信息量都很多),只是数量多了,社会消化不了所以很多人被迫转行了,造成大学生没用的假象 。很多人张口就来,说现在的大学生会什么?眼高手低,啥也不是还不知道哪来的优越感等等……大学生眼高手低确实存在,有着优越感也存在,那还不是过去把大学生捧得太高,很多人(包括说这话的人和大学生本人)都没转过弯来 。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那是社会问题 。高校扩招,社会又消化不了这么多数量的大学生,这和他本身关系并不大 。就算每个人专业都学得嗷嗷叫,就都能找到本职专业了?不可能的!如果还有人反驳,那就让自己的孩子别上大学,可以吗?所以大学生要摆正心态,以后硕士也需要适当降低标准,咱们国家真的不缺我们这样的人才,努力工作活出自己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rr谢谢邀请!我们国内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按学位类型分为学术学位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含非全日制研究生) 。【复旦经管学院考研】从研究生开始招生以来,无论是全日制学硕、专硕以及“非全日制”的诞生,都将会顺应市场而经历招生改革的过程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22年起不再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其实2021年就有不少高校的专业已经取消了学硕的招生,比如复旦大学软件学院从2021年起不再招收学硕研究生、四川大学、福州大学也都已经停止了心理学学硕以及情报学学硕的招生 。为什么会缩减学硕的招生规模? 究其原因与背景,首先听听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陈志文对研究型人才培养方针的调整的说法是:“不再把硕士作为高层次研究人员的一个明确定位, 主体要变成博士 。1990年我们招了60万本专科生,当年硕士只招3万人,博士招了3000人 。到了去年,本专科招了967.45万人,硕士招了120万人,博士招生也超过10万人 。高等教育完全进入普及化时代, 在这个背景下, 我们对不同的培养阶段和层次做了重新定位和调整 。” 2020年7月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提出,未来高层次研究人才将主要以博士教育为主,硕士生培养主要以应用型人才,即专业硕士为主 。应用型人才更受用人单位青睐,高校要重视调整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也提到:“学术硕士人数总量相对较多,教育部门也在调整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的比例 。自2017年起,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就高于学术硕士 。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81.1万人,专业硕士招生规模达47.4万人,占比为58.5% 。2019年专业硕士在校生147.4万人,占比60.4% 。不过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中,一些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就业时遭到歧视 。”当年“专业型研究生(专硕)”的诞生受到本科生持续扩招以及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而导致就业困难 。为了防止学术型研究生扩招导致质量不断下降等问题,因此就有了专业型研究生的改革方向 。从2009年开始,专业型研究生在大量招生后,已经占了研究生总人数的半壁江山 。但是国内专硕人数还远远不够,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专硕会占到研究生总人数的70%-80%,而我们的这一目标,将会在2025年实现 。专硕刚开始招生时,也有很多质疑声,但是,随着招生人数越来越多,其认可度以及含金量也在不断提高 。目前,在就业上来说,专硕与学硕已经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培养侧重点不同,学硕重在学术科研,而专硕重在应用就业 。而2017年开始首次实行全国统考招生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又是在专业型研究生的基础上产生的 。准确的来说“非全”是隶属于专业型研究生,只不过培养方式不同罢了,主要为了拓宽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渠道,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因此,学硕缩招(停招),开始以专硕为主,特别是一些偏应用、偏实践的专业,与此同时,有些专业连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也停招了,只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像武汉大学的会计专硕专业,2021年起就取消了全日制招生,只招生“非全日制” 。还有一些像应用心理学、新闻与传播等专业,也开始只招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比如华中师范大学的应用心理学也只招“非全” 。可见,研究生招生改革已经是一个趋势,不光学硕招生比例会不断压缩,就连一些专业的全日制专硕也在压缩,让越来越多的应用型专业向着“非全日制”改革 。这样一来,是为了更好适应市场需求,也为了促进就业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