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


寅时

文章插图
寅时
平旦 , 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凌晨 3 时整至凌晨 5 时整) 。老虎在此时最猛 。
 
寅时

文章插图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 , 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 。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
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 , 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 , 一至三点为丑时 , 三至五点为寅时 , 依次递推 。
子时( 23时至01时)      丑时( 01时至03时)        寅时( 03时至05时)       卯时( 05时至07时)
辰时( 07时至09时)      巳时( 09 时至11时)       午时( 11时至13时)       未时( 13时至15时)
申时( 15时至17时)      酉时( 17时至19时)        戌时( 19时至21时)        亥时( 21时至23时)
吉:子时、丑时、寅时、辰时、酉时分别指几点?子时23~1点 , 丑时1~3点 , 寅时3~5点 , 卯时5~7点 , 辰时7~9点 , 巳时9~11点 , 午时11~13点 , 未时13~15点 , 申时15~17点 , 酉时17~19点 , 戌时19~21点 , 亥时21~23点 。
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 , 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 。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 , 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 。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
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 , 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 , 一至三点为丑时 , 三至五点为寅时 , 依次递推 。
扩展资料:
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 。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 。汉代之前 , 这些称谓多有不同 , 直到汉代太初年间 , 中国实行了太初历 , “其以一日分十二时 , 而以干支为纪 。”(赵翼《陔余丛考》卷34)才基本定型定名 。
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 , 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 , 也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十二时的第一个时辰 , 就叫“夜半” 。人们最早把“夜半”作为时间名词来使用的例子 , 见于《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 , 夜半而遣之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十二时辰
寅时卯刻是什么意思?1、寅时
凌晨三点到五点 , 寅时是中国古代十二时辰计时法之一 , 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 , 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凌晨3时整至凌晨5时整) 。
2、卯刻——5点至7点
即卯时 , 日出 , 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 , 指太阳刚刚露脸 , 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为古时官署开始办公的时间 , 故又称点卯 。因为时正值朝暝冉冉东升 , 故又谓之日出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