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语文教学方案

语文教案要怎样设计教学目标?老柯说教育今天就这个问题谈一谈:语文教案设计时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和原则1.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 。语文教育如果忽视了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的语文水平就不能提高,同样离开了人文性,语文教育也就失去了灵性 。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性原则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疏导者,教师要学会通过设计成功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引导他们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能动状态,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再者,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主观感受、独特体验以及创新的观点、见解的尊重,肯定与众不同的立意、新奇的表达,以此细心呵护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的萌芽,使之有所成就,甚至终身受益 。3.听说读写和谐发展、相互促进原则 。这四种能力之间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相互渗透又互相促进 。应该全面训练,不可偏废 。4.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智力,通过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维的创造力 。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等智力因素,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和方法1.充分理解和挖掘文本 。理解和挖掘文本要注意符合认知的规律,符合新课标所提出的阅读教学整体感知的理念 。2.明确新课标要求 。只有对新课标各学段的不同的教学内容的要求烂熟于胸,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才会更有实效 。3.确定文本在教材和学段中的位置 。在新课标目标要求的引导下,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确定文本在教材和学段中的位置 。这种定位可以让我们的教学前后内容不再重复,让我们的教学前后内容有内在的联系 。有效的改善语文教学“少浪费差”的现状 。4.了解学生情况 。不同学段的学生,也决定了在选取教学目标时候的取舍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师会把高年级的文本拿来给低年级学生上课的原因 。反过来也说明了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决定你设计教学的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 。5.选定正确合宜的教学内容 。选取到正确合宜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的达成你的教学目标 。同时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文体也决定了你选取的教学内容的不同 。6.以“三维”理念为指导初步设定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是新课标的一个总体设计理念,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我们设计语文教学目标的时候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目标如果从实际的内容来看,基本上可以归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老柯说教育欢迎参与交流!rr先前的语文教案要求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应该说,这个要求有其合理性 。2017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从四个方面界定语文教学的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什么是语文教学方案】新课标的这个规定是语文界同仁长期探索的结果,从目前来看,是符合语文教育的规律的 。因此,我们现在备课,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从这么四个方面入手设计 。具体来讲:1.备课堂教学的语言目标 。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核心目标,其他三个目标当然很重要,但从语文的本性上来讲,语言是核心,其他三个目标都要借助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实现 。所以,备课设计教学目标首先要把一节课的语言目标设计到位、准确 。这一步做的到位、准确,其他三个目标容易落实;这一步走偏了,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2.备课堂教学的思维目标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是语文教学题中应有之义 。对一个学生来讲,要想把语言学好、运用好,没有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许多有主见的语文教师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便开始了探索,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形成共识,未能明确地写进语文课程标准 。今天,新课标既然已经做了明确规定,那么,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就应当积极主动的去适应、去探索 。3.备课堂教学的审美目标 。语言本身就具有美的特质,这一点,作为表意文字的汉语尤其如此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汉语、汉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教学中,要让学生真真切切地领略汉语言独特的文化之美就要在这“三美”上下功夫 。就“意美”而言,可从两个层次上来把握 。从汉字的层面来看,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汉字就天然地绽放着一个意义;读汉字,不仅仅是识其形,更是激活形象思维领其意 。从语言的层面来看,汉语言在表达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因此,读汉语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往往会出现掩卷而意难遣,合书而味更浓的美妙现象 。比如我们读李商隐的《锦瑟》,你能说清“锦瑟”的象征意义吗?你能说清“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到底“思”的是什么吗?你能说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吗?你能说清居中“蝴蝶”“杜鹃”这两个凄美意象的含义吗?……总之,读完这首诗,萦绕我们心头的始终是那凄美、优美,朦胧得如烟似幻的意象,它让我们回味无穷,它让我们挥之不去,它让我们寝食难安——这就是汉语言的魅力 。就“音美”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因汉字的四声而形成的汉语言在诉诸听觉时所表现出来的抑扬顿挫的语调美,二是因汉字的同声部的韵母在发声上的接近而形成的汉语言的押韵美,三是因朗读时的不同停顿而形成的汉语言的节奏美 。汉语言在“音美”上的这三个特点在古代律诗的平仄规律、押韵规律、对仗规律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们是我们汉语言在“音美”上的杰出成就 。汉语、汉字的“形美”主要体现在书写上,这一点,历经千年,高度成熟、远播海外的汉字书法艺术是典型代表,无需赘言 。4.备课堂教学的文化目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的基本表述 。笔者认为,这个表述较好地揭示出了语文的本质属性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语言本身就是文化,民族语言就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最能反映本民族文化特点的民族智慧的结晶 。另一方面,语言本身所负载的信息也是文化 。所以学习民族语言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感受、了解、接纳、积淀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和民族思维方式的过程 。在这里,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文化教育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只不过在表现形式上,它是内隐的、潜移默化的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