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24节气活动总结

24节气指的是什么?经常有人把中国传统的农历称为阴历,而把西方传入的公历称为阳历 。许多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就是阴历里面的一些特殊日子 。实际上,中国传统的农历既不是阳历,也不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 。其中二十四节气就是典型的阳历特征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阳历,又叫太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规律规定的历法 。人们观察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循环,制订了年的概念,这实际上是把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规定为一年 。现在世界通用的公历(格里高利历)就是一种典型的阳历,通过平年365天、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的方法,使平均每年的时间非常接近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 。中国在很久以前就进入了农业社会,对太阳历的需求变得十分迫切,这是因为太阳是影响地球上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按照阳历来规定日期能够更加方便的指导农业生产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古人创造出了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平面称为黄道面,地球在黄道面上公转时,同时还在绕着地轴自转,而且,地球的自转轴并不是垂直于黄道面,而是与黄道面夹66.5度的角 。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太阳光直射地球的位置会发生变化 。有时候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温度较高,白天比晚上时间长,就是夏季;有时候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温度较低,晚上比白天时间长,就是冬季 。每年6月22日左右,地球会运动到一个特殊的位置:太阳光直射点在地面上最靠北的位置——北回归线 。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最长,中国古人就称之为夏至 。半年以后,大约在12月22日,地球会运动到另外一个特殊位置:太阳光直射点在地面上最靠南的位置——南回归线 。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中国古人就称之谓冬至 。在冬至和夏至之间还有两个特殊日子,太阳光会直射赤道,此时北半球会昼夜平分,就称之为春分(3月21日左右)和秋分(9月23日左右),这就是二分二至 。为了更好的解决农业生产,人们又在二分二至中间添加了其他的节气,于是就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鹭、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有一首歌可以方便的记住这二十四个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名字也非常艺术,比如“惊蛰”就表示打雷,惊动了地下的虫子,“谷雨”就表示雨水充沛、谷物生长,“芒种”表示有芒的作物开始播种,“白露”表示草木上有露珠,天气正式转凉等等 。二十四节气的日期当然,在中国古代,人们并不清楚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也不清楚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关系,不过聪明的古人通过“立竿见影”的方法就找到了定冬至的方法 。在冬天,太阳光直射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低,立起的杆子形成的影子比较长,人们就把影子最长的那一天定为冬至 。在夏天,太阳光直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高,立起来的杆子形成的影子比较短,人们就把影子最短的那一天定为夏至 。按照影子长度的不同,人们就可以定出二十四个节气 。不过,冬至表示的是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刻,一般并不在正午,所以每年冬至影子的长度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经过长期的观测和计算,找到了一种测量冬至时刻的方法 。再通过两个冬至之间的时间,祖冲之推算出一年的时间是365.2428天,相比于现代人们精确测量出的365.2422天,仅相差不到一分钟 。节气日期的确定在历史上也有变化,在祖冲之编纂的《大明历》中首先要确定每年冬至的日期,然后再按照每过15或16天一个节气的方法来定出其他节气,这种方法称为平节气 。到了元代,郭守敬等人主持编纂了更加准确的《授时历》一直使用到明末 。但是,由于这部历法没有考虑到近日点进动现象,误差逐渐增大,以至于错误的预报了日食日期 。崇祯年间,徐光启等人成立历局编纂新历法 。徐光启受到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的影响,聘请了欧洲科学家翻译哥白尼、第谷、开普勒等人的著作,最终完成了137卷著作《崇祯历书》,书中介绍了西方的天文学理论和数学计算方法,并依据西方的方法计算得到了天文日期表 。只可惜,这部历法还没来得及使用,明朝就灭亡了 。后来康熙皇帝决定使用这部历法,并改名为《时宪历》,在这部历法中,将节气的规定改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每转过15度角为一个节气,这种规定节气的方法称为“定节气” 。在冬天,地球转动速度快,两个节气的时间间隔短;而在夏天,地球转动速度慢,两个节气的时间间隔长 。总之,24节气是依据地球公转确定的,而公历也是根据太阳公转确定的,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每年每个节气的阳历日期都基本确定了,前后不超过一两天的差别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了巨大便利,也代表了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极高成就 。rr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已成功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是今天还是有很多人不太了解,尤其是当代的年轻人!那么“二十四节气”主要讲的是什么呢?首先,可以说“二十四节气”是我们中国人的《农经》 。我们知道,中国有《诗经》《书经》《易经》 。同时我们更应该把“二十四节气”这样一个指导我们农业生产的经典叫做《农经》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我们的“二十四节气”自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的时候就完全确立了 。它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的运动,认识一年中的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被用来指导农事、补充历法 。在一年的四个季节里春夏秋冬依次循环,每一个季节都有六个节气,共二十四个节气 。作为一个心理学工作者,我看到的“二十四节气”的价值,其中之一就是让我们的人“与时间同行” 。“与时间同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各位可以看一看,今天很多人有心理问题,其实是没有“与时间同行” 。比如说他已经走过了春天,到夏天了,但是他没有与夏天同步,而是还活在春天里;已经走到秋天了,但他还活在夏天里 。这个用我们心理学的话来说,就是“盯在过去里面,还没有走出来,留在了过去的心理空间里” 。人的心理空间和外部时空环境的空间是对应的 。如果在大自然里我们长了一岁,我们就经历了一个春夏秋冬,你过也得过,不过也得过 。你不能说:“我不愿意、我不高兴,冬天太冷,我今年就过三个季节!”那是不行的,也是不可能的 。同样,在人的内心里,也必然要经历心灵的春夏秋冬 。心灵的春夏秋冬就意味着春天的时候是生机盎然的,也是带着美好的愿望;夏天的时候怀着一种激情去拼搏;秋天的时候有一种收获快乐的感觉,并开始慢慢的收敛;冬天的时候储藏起来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个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四季和我们心灵四季正好对应 。心灵在春天的时候也是生发很多,比如很多创造性、很多规划、很多励志的事情等等;到夏天的时候就努力的去拼搏;到秋天的时候就享受收获的成果;到冬天的时候就收敛,藏起来蓄养自己 。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和人心灵世界的春夏秋冬,如果能把这两个对应起来,就能“与时间同行” 。很多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心理不健康、就会因“与时间同行”而避免掉 。所以,很多的心理问题源于我们没有“与时间同行” 。比如过去在我们的生活里发生了一些事情,事情虽然过去了,但是我们的人,还沉浸在那个事情当中不愿意走出去,这个就是我们“不与时间同行” 。我们经历了一些痛苦,我们不接受,假装看不见,逃避它,这个也是“没有与时间同行” 。无论哪一类、哪一个流派的心理学家,帮助心理患者使他们过得更幸福,不受过去的一些不良事件影响,都是要让他们接纳他们面对的困难,与困难同行 。同时我们要知道,有些困难是解决不掉的,但是我们能去接受这个困难,接受这个问题,其实问题也就没有了 。所以很多咨询都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去进行的 。从心理学养生、心理建设的角度去看的话,“二十四节气”就是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心理养生与建设的一个历程 。每一个季节都可以去做一些事情,当我把每一个季节的事情都做完了,该做的都做了,这个时候我们整个心理生态的系统也就建设起来了 。那么怎样去做这样一个心理生态的建设呢? 2017年6月份,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创作的一本书《与时间同行------二十四节气心理建设方法》 。与时间同行就是在每一个节气,要做一个心理的行动,帮助我们在这个节气里“管理我们的心理”,让我们有积极的情绪,能够产生一些心理上的幸福感 。这样做的目的,一个是避免心理问题的发生,另外一个是能使我们更加的健康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心理建设的方法 。“二十四节气”建设起来之后,就意味着整个人的心理生态系统都建设起来了 。比如在春天立春的时候,“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个时候一个人需要干什么呢?应该立志,就是立下志向,要做一个自我的规划,这一年当中我要干什么?我怎么干?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有必要去做这样的事情 。我们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这个节气做好了规划工作,就明确了一年的目标和方向,为后续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因为人只要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努力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如果我们不知道干什么,迷迷瞪瞪走到哪儿算哪儿的话,那是不行的,所以“立春”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就是做立志、做自我的一个规划 。一个家庭也应该是这样的,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开个会议,研究一下这一年当中该干什么,每个人应该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和理想,家庭的幸福追求是什么?这个工作一旦做了,一定会促进家庭里每个成员的成长,促进整个家庭的和谐进步 。再比如说在夏季有“小暑”这个节气,“小暑”是最热的时候,也因此我们常说“小暑比大暑热,小寒比大寒冷”,因为此时的热已到了一定的程度 。从心理养生的角度来说,“小暑”这个节气是可以去做些身体的排湿、排毒 。因为此时人的身心正处在一个阳盛的时候,阴藏起来了 。这时你能把身上的阴和湿气、邪气都排除出来,那你身体就会变得更健康 。同样,我们的心理健康也是如此,每个人心理都有阴暗的地方、潮湿的地方 。尤其是一些患抑郁的,或者是一些有悲伤的情绪体验的人,在这个时候一般是不容易犯病的,因为它藏起来了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也能够从心理上去做一些处理心思的工作,就是用心理学的方法在这个节气这段时间去做除湿的工作,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做一些正能量的事,使我们心理更加光明、更加坦荡 。我的那本书上有清晰的、具体的指导 。使一个人产生阳性、积极的层面越多,消极的层面就会减退,到了困难时期,我们就能有力应对了 。每一个节气我们都有一种对应的心理养生方法 。在这个节气我们就做这件事情,那么按照“二十四节气”做下来,一个月就等于做两个工作,做两个技术,这样一年下来,一个人的“心理管理”就会管理得很好,而且是一个循环 。所以我们要很好的利用这样的一个方式 。过去我在做心理辅导的时候,有人请我去做心理顾问 。我就用“二十四节气心理建设”这样一个体系 。每到一个节气了,我就给他一个方法,让他去做一个积极行动,做完之后他自己去做总结,对自己的心态、心理、一些原来的不良体验,慢慢地做了调整 。一年下来,这个人会还原出一个非常好的状态 。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 “二十四节气”,它是非常珍贵的,里边内涵特别丰富 。因为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规律,这样的一个自然规律,也就是我们的“道” 。在“二十四节气”里,不光知道我们的耕种时间,还包含生理养生方面的知识,我们与大自然同行,我们心理养生和心理建设也能与自然和时间同行 。我还有一个这样的计划,就是从2018年立春开始,在我的体系里发起这样的一个行动,每个节气我们就到一个和这个节气有关的地方去直播,现场上课 。例如“立春”,我们就到一个地方,在田野外边上一个“立春的心理成长课”;“雨水”,我们就到一个地方,上两个小时的心理成长课,都围绕这个节气现场直播,地面上能去参加的就去参加,网上的人也跟着一起在这个节气学技术方法 。每十五天去做一次这样的事儿,一年跟下来还自己一个非常好的心理状态 。我正在策划这个事情,看我有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 。如果有的话,至少可以在我的小课堂上面,像我们网校现在这门课程一样,每到这个节气的时候我们就会有一个指导,也知道该怎样做更全面,未来我们该怎样全面开展 。以上是从心理教育者、心理咨询师的角度来谈我自己在这个方面的探索 。同时,希望其他领域的人也能够运用“二十四节气”使它能做到古为今用 。因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果能拿到生活中运用的话,那是不得了的 。今天我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声明:本篇文字内容归韦志中所有,严禁其他公众号转载,如有发现,责任必究!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