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豪:被一篇文章拖垮的三个王朝


李红豪:被一篇文章拖垮的三个王朝

文章插图
宋朝在今天的历史教材中一直都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印象 , 李红豪冗大的文官组织和羸弱的武官体制让这个在文学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朝代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下屡遭凌辱 。所谓“靖康耻 , 犹未雪” , 徽钦二帝的悲惨遭遇开头竟然是从宋朝开始治理黄河而埋下了祸根 。该祸根甚至祸延金国、元朝 。
事情从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开始说起 , 首先宋朝在经济实力上绝对不弱 , 据历史学家考证 ,  , 北宋咸平年间 , 宋朝的GDP高达265.5亿美元 , 占据了超过世界五分之一的GDP总量 , 当时的人均GDP也同样高达2280美元 , 俨然一个超级大国的存在 。在宋朝中叶 , 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30%以上 , 作为对比 , 历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城市化率只不过9% 。
文化方面的成就自不必多言 , 而科技方面上我国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 , 三个就源自宋朝 。而宋朝军队羸弱的印象也和军队属性有关 , 宋兵的重装步兵十分强大 , 对付北方的骑兵也是绰绰有余 , 只是步兵的机动性不如骑兵 , 虽能够打胜却无法做到歼灭 。根据各种史料反馈 , 宋朝打仗的胜率高达70% , 比我们印象里打仗很强的唐朝的胜率高得多 。
即使到了南宋 , 在面对横扫欧洲的蒙古铁骑的时候 , 宋朝依然坚持了百年 。如此强大了一个帝国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下神坛的?这和一个名叫李垂的书生不无关系 , 他写的文章《导河形胜书》被指直接导致三个王朝的覆灭 。
原来宋朝初期黄河改道 , 书生虽然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 , 也没有经过实地调研 , 但一颗爱国之心让他吹响了国之将亡的哨音 。李垂认为如果让黄河自由发展 , 可能会流入辽国境内 , 到时候辽国就能沿着黄河逆流而上 , 直捣国都汴梁 。宋仁宗一听直接慌了 , 丝毫不管国内一堆大臣的警告 , 毅然开启黄河改道工程 。
在其期间具体负责实施的河北转运使周沆上折警告:“全河东注 , 必横溃泛滥… … 五州之民皆为鱼鳖食矣… ….”作为实施之人 , 其专业度和对实地了解的程度必然高过李垂 , 奈何统治者眼中只有危机 , 没有专业 , 显然觉得靠着大体方向对 , 就能枉顾专业 。
当然在欧阳修看来 , 这个计划完全是在作死 , 但可惜劝阻无用 。于是现世报来了 , 朝廷封堵了黄河北流 , 将之引入六塔河往东流 。奈何六塔河的河道太小了 , 六塔河决堤 , 冲毁了半个河北 , 此地本是国家粮仓 , 洪水泛滥之后 ,  。本次黄河治理之后 , 直接导致军事重镇 , 定州路的十万重兵锐减到两三万人 。
皇位到了宋神宗手里 , 黄河治理行动前前后后搞了四次 , 结果黄河夺淮河口如海 , 曹村口决堤 , 黄河水灌入四十五个郡县 , 毁坏良田三十万顷 。当时苏东坡正在徐州做官 , 洪水几乎齐平城墙 , 老爷子差点淹死 。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 万顷良田被毁对于宋朝的重创是难易估量的 。但事情还没结束 , 到宋哲宗这里又干了一件更愚蠢的事情 , 他下令直接封堵河道 , 想让黄河回到故道 。但是前两次折腾后 , 黄河的河床已经非常高了 , 此时封堵河道 , 让一场超巨型的特大洪水彻底淹没了河北、山东和苏北等地 。水位之高 , 连建在山顶的大禹庙都浮起来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