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吃粽子 端午节的习俗是吃粽子吗

端午节只吃粽子吗?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和饮食,孩子更应该知道
端午节同春节、中秋节、清明节被称为“中国传统四大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来历已久,自古到今留下了无数风俗习惯,直到现在人们还在延续它,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祈福辟邪,希望家人、亲戚、朋友能够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
端午节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吃粽子了,它最初的名字叫“筒棕”,到了春秋时期,该用茭白叶包上黏米做成牛角装,称为“角黍” 。相传五月五屈原投身汨罗江,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把“角黍”扔于江中,以此寄托哀思 。到了晋代,粽子便正式成为端午的特定食物,一直到了现代 。
可是除了吃粽子之外,端午节还有很多风俗习惯,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尤其是现在的小孩子,今天咱们就来简单聊一聊,看看这些风俗大家都知道吗?
赛龙舟
2000多年前,屈原忧国忧民,投身汨罗江之后,楚国百姓悲痛不已,两岸的渔民纷纷划着船,去寻找打捞他的真身 。他们争先恐后,追到洞庭湖时消失不见 。后来为了纪念屈原,每一年都要举行赛龙舟的活动 。不过也有人说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曹娥、伍子胥 。
五彩绳
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端午这一天是最不吉利、最“毒”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都会给孩子系上五彩绳,就是以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编制的绳子 。古人认为五色即为五行,是吉利的象征,能够辟邪祛瘟 。《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 。
香囊
香囊是古人对它的称呼,现代人叫它香包,有的是用五色线刺绣而成,有的是用碎布制作,里面有各种香料,佩戴在胸前,气味芳香 。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术品 。
插艾叶
古人认为艾叶可以退蛇虫、灭病菌、驱毒辟邪 。所以在端午的时候,都会在家门口或者窗户旁放上艾叶 。家艾、艾蒿 。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的芳香油 。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民间也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
雄黄酒
古人曰“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他们认为端午节是蛇、壁虎、蝎子、蜈蚣、蟾蜍五毒出没的日子,雄黄酒能五毒避退 。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饮用对于身体不好,所以现在大家都是将雄黄酒点在额头、手足、耳鼻处 。
吃五黄
端午节除了粽子之外,吃的种类比较多,比如煎堆、面扇、春卷等等,有些地区还保留着吃“5黄”的习俗,5黄就是带有黄字的食材,黄瓜、黄鳝、咸蛋黄、雄黄酒、黄鱼 。因为端午节是阳气最旺的一天,大家认为吃这些东西可以避邪防暑,健康平安 。
沐兰汤
沐兰汤是端午节洗的草药水,从古代延续至今 。但这里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可煎水沐浴,《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这种风俗在广东地区比较盛行,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煮成药水洗浴,全家男女老少都要洗,据说对皮肤好,可以去邪气 。
端午节除了以上主要的风俗之外,因为地域的文化不同,还存在很多习俗差异,不知道您的家乡在端午节这一天,还会有什么特殊的传统风俗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里留言,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