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行是哪三思 三思而后行的三思是哪些

“三思”指的是思进、思退、思危 。“三思而后行”出自《论语·公冶长》,原文为: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大概意思是说: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多次,然后才付诸行动 。孔子听说后,说:“再多思考几次,这样才算可以啊 。”“三思”中的“思”是思考、考虑之意,“三”则是泛指,表示多次、几次 。
季文子
季文子(?—前568年12月3日),即季孙行父 。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前601年—前568年执政,卒于鲁襄公五年十二月辛未(前568年12月3日) 。姬姓,季氏,谥文,史称“季文子” 。
《论语》
《论语》(lún 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
译文辨正
《论语·公冶长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
传统译文
季文子每件事考虑多次才行动 。孔子听说这件事,说:“再借鉴以往的经验就可以了 。”
【三思而后行是哪三思 三思而后行的三思是哪些】此译文将“再”译作“再借鉴以往的经验” 。显系衍文 。“再”只是再,并没有“再借鉴以往的经验”的意思 。如果这样,那再见的再,一而再再而三的再,岂不也要作类似的推衍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