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三镇的历史由来 武汉三镇是哪三镇

武汉三镇位于中国的长江、汉江交汇处,为武昌(今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汉口(今江汉区,江岸区,硚口区)、汉阳(今汉阳区)三座重镇的合称,范围即是今日武汉市的七个中心城区 。三城镇同位于长江和汉水交汇处,隔江鼎立,故称“武汉三镇” 。
武汉三镇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为武汉的科教文化中心;汉阳兴起最早,历史悠久,是中国的工业中心;汉口在明朝才开始强势崛起,20世纪初期成为全国仅次于上海的国际大都市,工商业基础较好的汉口发展为武汉市的经济、金融中心 。
武汉三镇不仅各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在武汉市功能分工上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虽然三镇在行政上已经合并接近60年之久,这种情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1992年邓小平南巡视察第一站就是武昌 。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不久在蛇山筑城,称夏口;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 。
公元280年,晋朝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即为今天武昌城的正名之始,后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康熙时曾设武昌府 。辛亥革命后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武昌即成为正式名称 。
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 。
旧时的武昌手工业发达,以造船、冶金、铸造钱币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 。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黄鹤楼的屡次兴废,从三国时代至今已历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山南水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 。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
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 。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 。同时,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武昌和汉阳筑城起始于同一时期,约有1800年历史 。
汉口中英文地名邮戳
历史上,汉口,汉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 。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汉水在历史上改道不下8次)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的历史 。汉阳、汉口很早就筑有城墙,分别被当作过县治之所在 。
武汉三镇图
汉口后来迅速成为一座新兴商埠,名声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武昌和汉阳 。明末清初,汉口已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海外誉为“东方芝加哥” 。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居民填溢商贾辐楼,为楚中第一繁盛处” 。颇能反映其繁盛 。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5年在汉口修筑张公堤 。这条堤对逐年降低后湖一带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陆地,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扩建面积提供了方便条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