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的意思

汉字振和震的含义有何区别?怎么用才妥贴?“震”和“振”皆从“辰” 。要区别这两个字的不同含义 , 我们就从“辰”谈起 。“辰”为十二地支之一 , 古人用来表时 。一年共十二个月分四个季节 , 每个季节三个月 , 分别称为孟、仲、季月 , 每个月又有两个节气 , 共二十四个节气 , 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辰代表一年当中的季春之月 , 节气为清明、谷雨 , 辰正即为谷雨日 。一天共十二个时辰二十四小时 , 每个时辰两个小时 。这十二个时辰分别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或日昃)、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 其中夜半在0时左右各一个小时 , 鸡鸣在2时左右 , 平旦在4时左右 , 日出在6时左右 , 食时在8时左右 , 以此类推 , 人定在22时左右 。辰亦代表食时 , 时间在8时左右 , 即7~9时之间 , 辰正即为8时整 。季春之月 , 万物皆已出达 , 几无内者 , 生气正盛 。《礼记·月令》云:“是月(季春之月)也 , 生气方盛 , 阳气发泄 , 句者毕出 , 萌者尽达 , 不可以内 。”辰正为谷雨日 , 谷雨者 , 百谷草木得雨而生也 。雨为百谷草木之食 , 辰时正是百谷草木需雨养壮之时 , 得雨则壮 , 壮则精力旺盛 , 阳气发泄 , 能量释放 , 天下万物有所大动也 。《易·说卦传》曰:“震 , 动也 。”“震”字从雨从辰 , 其本义就是季春之月 , 谷雨节气 , 百谷草木得雨而时发 , 蓬勃而动之状 , 引申而凡指能量的自然释放 。中国古人一日两餐 , 分别在上午食时和下午晡时 。辰代表上午食时 , 时间在7~9时 , 辰正即为上午8时整 , 是古人吃早饭的时候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 又说“人是铁 , 饭是钢 , 一顿不吃饿得慌” , 人吃饱了饭 , 就有力气 , 就有精神 , 就有奋发进取的冲动 , 就可以撸起袖子加油干 。“振”字从手从辰 , 其本义就是上午食时吃饱了饭 , 浑身是力 , 正摩拳擦掌 , 准备撸起袖子加油干 , 引申而泛指鼓足了干劲的兴奋状态 。“震”和“振”在通常状态下通用 , 但是“振”从“手” , 侧重于描述人或动物 , 因为人或动物有四肢 , 有思维 , 会调动情绪 , 故有鼓足干劲的兴奋状态;而“震”从“雨” , 侧重于描述植物或其它无生命、没知觉的物体或现象 , 如地震 。地震就不能写作地振 , 振作就不能写作震作 。另外 , 震多为被动 , 而振多为主动 。震者 , 动也;振者 , 奋也 。另外 , “震”还是八卦之一 , 符号为“?” 。作为八卦之一 , “震”还代表很多现象和意义 。所以在《周易》中 , “震”和“振”有严格区分 , 是不能通用的 。所以震和振还是有所区别地使用比较规范 。(子夏故坛原创)rr震 , 震荡 , 振 , 振兴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