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清月近人全诗

“野旷天低树 , 江清月近人” , 应该怎么理解?问题:“野旷天低树 , 江清月近人” , 应该怎么理解?前言这两句出自孟浩然(689-740)的《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煙渚 ,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 江清月近人 。公元730年(唐玄宗开元十八年) , 孟浩然41岁离开家乡 , 这是他漫游吴越时写的一首绝句 , 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郁闷 。一、野旷天低树:本句内的因果关系 因为野外空旷 , 所以远天似乎比树木还要低 。野旷天低树 , 即:(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水很清 , 所以感觉月亮和人非常得近 , 江清月近人 , 即:(因为)江-清-(所以)月-亲近于-人 。前面是因:野旷 , 江清;后面是果:天低树 , 月近人 。二、与“旷野天低树 , 清江月近人”有区别吗?大家有没有想到 , 假如写成“旷野天低树 , 清江月近人”行不行呢?1、从格律上来说 , 都是仄仄平平仄 , 平平仄仄平 , 没有问题 。但这是普通人的写法 , 孟浩然是超一流的诗人 , 自然要写成“野旷、江清”而不是“旷野、清江、” 。2、我们看一首唐朝马戴的五律:灞原风雨定 , 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 , 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 , 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 , 何门致此身 。和“野旷天低树  , 江清月近人”相似的是“空园白露滴 , 孤壁野僧邻” , 假如改成“园空白露滴 , 壁寂(或暗、冷等)野僧邻” , 诗的味道便不一样 , 同时也避免了四平头 。3、 语法结构的不同 , 造成语意关系的不同旷野天低树 在旷野下 , 天低于树木 。也可以理解为旷野的天空低于树木 , 清江里的月亮亲近人 。后一种相对简单的主谓宾结构 野旷天低树因为野外令人感到空旷 , 所以看上去 , 似乎天低于树木 。野旷 , 是主谓结构 , 天低树 , 是主谓宾结构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句子 , 有两个主谓结构形成因果关系 。三、诗眼关于“野旷天低树 , 江清月近人” , 清张谦宜(1639?-1720)《絸斋诗谈》说到:“低”字、“近”字 , 宋人所谓诗眼 , 却无造作痕 , 此唐诗之妙也 。老街以为 , 其实旷、清也是诗眼 。假如改成“旷野天低树 , 清江月近人” , 旷、清就不是诗眼了 。正因为是诗眼 , 所以野旷、江清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感受 , 孟浩然失意、惆怅、理想的破灭都表现在这两句 。结束语孟浩然这种本句内两个主谓结构形成因果关系的句法 , 在古诗词中很常见:草枯鹰眼疾 , 雪尽马蹄轻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叶疏犹漏影 , 花少未流芳 。日落江湖白 , 潮来天地青 。人远花空落 , 溪深日复长 。‘在阅读古诗词的时候 , 可以注意古人作诗的精细之处 。昨天文章里举了一个王安石的例子: 王仲至召试馆中 , 试罢 , 作一绝题云:“古木森森白玉堂 , 长年来此试文章 。日斜奏罢长杨赋 , 闲拂尘埃看画墙 。”荆公见之 , 甚叹爱 , 为改作“奏赋长杨罢” , 且云:诗家语 , 如此乃健 。《诗人玉屑·卷六》虽然和“野旷天低树”不同 , 但是异曲同工 , 都是古人对于句法的讲究之处 。@老街味道rr野旷天低树 , 江清月近人 , 这两句诗包含因果关系 , 因为野旷、所以天低 , 因为江清、所以月近 。但又不仅仅是如字面这样简单的因果关系 , 还有更深一层意思 , 是什么呢?我们先看诗 。《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 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 , 如你所知 , 几乎所有表面上写景的文学作品 , 背后都是借景抒情 。这其实是一首写“愁”的诗 , 愁从何来?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 , 孟浩然赴洛阳、漫游吴越 , 此时的孟浩然 , 已经对官场仕途不抱希望了 , 因为两年前 , 他得罪了皇上 。创作背景两年前 , 孟浩然40岁 , 到长安应考 , 结果落第 , 心情十分苦闷 , 但科举不顺并不代表他没有才华 , 当然像张九龄、王维这些大V都为孟浩然点过赞 , 李白更是孟夫子的头号迷弟 。这么一个人才 , 不能就这样碌碌终身啊 , 科举走不通 , 就走人情这条路嘛 , 于是王维(一说李白或张说)就打算向唐玄宗推荐孟浩然 。唐玄宗本来是一个爱才的皇帝 , 他一听说孟浩然这么牛 , 感到十分欢喜 , 就让孟浩然出来见个面 。孟浩然出现在皇帝面前 , 行了个礼 , 玄宗也没废话 , 直接对他说:“你既然这么牛 , 那做首诗吧” 。孟浩然张口就来:“不才明主弃……”玄宗一听就急了 , 我今天才第一次听说你 , 怎么就抛弃你了?你这不是说我没眼光 , 不识才吗?好好好 , 你既然这样说 , 那我就满足你 , 从今往后 , 你别想当官了 。古代读书人光宗耀祖最快捷、最方便的一条路 , 孟浩然彻底走不通了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 , 孟浩然停止了仕途之路 , 走向归隐 , 成为了唐朝最伟大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 。移舟泊烟渚 , 日暮客愁新这首诗是羁旅之作 , 在唐诗中非常常见 , 但写作手法有所不同 , 一般来说羁旅诗都从出发写起 , 如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 , 客行悲故乡”;又或者因为旅途中某件事勾起了愁绪 ,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 , 散入春风满洛城” 。孟浩然这首诗不太一样 , 他是以泊舟暮宿来抒发羁旅之愁的 。起首两句读来较为平淡 , 无非就是点出泊船靠岸 , 旅途之人因暮色苍茫而心生哀愁 , 但你如果仔细品味 , 会发现其中妙处 。烟渚是烟雾弥漫的水中小块陆地 , 只有在日暮时分 , 在夕阳斜照之下 , 水中小渚才会升起屡屡烟雾 , 而正因为烟雾弥漫 , 才会引起客人心中的愁思弥漫 。然后凭空出现一个“新”字 , 为什么是新愁呢?也许是初到建德、也许是心情发生了变化、也许是其他原因 。日暮——烟渚——愁新 , 三者之间是有联系的 。野旷天低树 , 江清月近人这两句纯粹写景 , 《唐诗别裁》中评说:“写景而客愁自见” , 所以这两句实际上是承接了上句的“客愁”而来 。“野旷”与“天低”、“江清”与“月近”是相辅相成的 , 远处的天空为什么显得比树还低?正是因为原野太过空旷无边 , 故而天与树相接处 , 天比树低 。月为什么近人呢?因为江水清澈 , 月影澄明 , 月亮倒影在水中自然就离人近了 , 从而产生了亲切之感 , 杜甫《漫成》诗中说“江月去人只数尺”也是这个意思 。野旷句极写空旷之境 , 江清句极写亲近之情 。前面说了 , 这两句诗承接了前面的“客愁新”而来 , 此时诗人心中已有新愁 , 面对着无边旷野和江中烟渚 , 他急需排解愁绪 , 这时突然看到了清澈的江水中月亮的倒影 , 离自己是那么近 , 仿佛月亮看懂了诗人心中的愁 , 专门映照在是人身边 , 给他慰藉一样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