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安处是吾家

“吾心安处是吾家”对这个问题有不一样的理解吗?请把你的心拿出来,看能安放在哪里?本来一切皆无所住,无所依存,还想找个安放处,成就那个“吾家” 。只说明你对于法性一点儿也不懂 。rr野狐试答题主好,“此心安处是吾乡”出自苏轼的《定风波 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一词,这首词在明面上是对王定国家中歌姬柔奴的赞赏,根本上是“借他人杯中之酒,浇自己心中块垒 。”一 本词解读《定风波 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王定国受苏东坡“乌台诗案”牵连被贬岭南,歌姬柔奴随其前往 。宋神宗死后,旧党上台,苏轼一度被连续提拔召回京城,王定国也在此时回到了京城 。久别重逢,时来运转,知己之间宴饮必不可少 。柔然乖巧可爱,东坡达人随便问了句:“广南风土,应是不好?”不成想此女子竟然说出:“此心安处,便是吾乡”的话来,苏轼因此缀词一首 。词前有序,对此有所交代 。上片:前两句虚写,以别人经常羡慕玉树临风的王定国得柔奴乃是天意,赞美了朋友更夸了柔奴,出语漫不经心,却是心机颇深 。野狐想,这个经常羡慕的人,肯定少不了苏东坡吧 。柔奴不但歌唱得好,重要的是她唱的都是自己的原创 。歌词好,唱得好,能定神安心,歌声一起犹如酷暑吹来凉风 。下片:在贬谪的荒蛮之地,经历几年的艰苦生活,一般人会把那种不愉快写在脸上 。尽管岭南的日头把人都晒黑了,但柔奴还是那样甜甜的微笑着,她的笑有着岭南梅花那种悠远淡雅的清香 。用梅花的清香来写柔奴的微笑,可谓妙绝,这不是简单的用一个通感就能解释清楚的 。问她岭南应该一点不好吧?她居然说:“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首词就是因这一句而写出的,看是写柔奴,其实是在说自己的人生感悟 。二 安心开悟要说清“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话,就得从神光立雪断臂求法说起,神光舍身求法的决心感动了达摩祖师,达摩祖师收他为弟子,改名慧可,传《楞伽经》给他,后成为禅宗二祖 。慧可问祖师道:“诸佛法印 。可得闻乎?”祖师道:“诸佛法印,非从人得 。”慧可边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祖师道:“将心来,与汝安 。”慧可沉吟很久,回答道“觅心了不可得 。”祖师答到:“与你安心竟 。”慧可豁然开悟,心怀踊跃 。有必要简单解释一下,佛祖灵山拈花一笑,传法于摩诃迦叶,二十八代后传至达摩,达摩东渡来中国传法,被看作中国禅宗的祖师 。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讲的是心法,以心印心 。心不安就无法得法,心安开悟方能得法 。《金刚经》也讲“随所居处恒安乐 。”从古到今,尘世之中真能心安的凡夫是凤毛麟角,就是佛门中,非大德高僧怕也难以安心 。修行讲信解行证 。懂得理解不算啥,要能践行才是功夫 。所以柔奴说出“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马上有了极大的共鸣 。三 一生的印证苏轼七岁时就说自己前生是一位僧人,这未必可信,但苏轼确实根深器大,对佛法有着极高的领悟 。苏轼的一生,可以说一只脚在现实,一只脚在佛门,他早早就解悟了“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一生飘荡,身行万里,走遍半个天下,最远被贬到儋州,那时的海南岛是什么样子:“此间居无室,食无肉,医无药 。”苏轼很淡然地说:“今到海南,首当做棺,次便做墓 。”看看他在海南岛写的诗句:“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报道先生春睡美”,“九死蛮荒吾不恨 。”再看看他临终所作的自题画像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在现实的苦难中,苏轼修炼到了任何环境都能“安心”,都能泰然处之 。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受打击最大的地方,说自己平生的功业在此,这在苏轼绝不是矫情,也不是说反话气话,这些地方是他开悟的道场,他最终证得了:“此心安处是吾乡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