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内部结构

人类都没有钻穿过地球,是怎么知道地球内部构造分出地壳、地慢、地核,地心的呢?谢谢你的邀请!应该是从地球的内部构造结构吧 。我也不太清楚 。rr要清楚的了解地球的构造,在地球上钻个孔无疑是最简单粗暴的办法 。可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在地球上钻出的最深的孔也就只有12公里,与地球12756公里的直径相比,这实在是少得可怜 。既然不能直接钻孔,科学家们就只能通过其它的方法来测量了,观测地震波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地震一直都是人类生存的一大威胁,从20世纪初开始,世界各国就陆陆续续的建设了一些地震观测台,专门从事收集地震的数据 。1909年,克罗地亚科学家安德里亚.莫霍洛维奇通过对收集到的地震波数据的研究发现,在地下54公里处,地震波的速度会明显的增加,从而推断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 。后来科学家们沿用他的方法,发现地壳在地球表面的各个地方,其厚度差距是很大的,例如在海洋深处,地壳就只有几公里厚 。人们为了纪念这个科学家,将地壳和地幔的边界称之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界面,简称莫霍面 。从此人们就知道了,自己脚下看起来坚实的土地只不过是地球外面一层很薄很薄的皮,在它之下,就被称之为地幔 。莫霍面的发现大大的激发了科学界的热情,地震研究开始蓬勃发展,各种地震监测仪器纷纷研发成功并投入应用,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数据 。1914年,德国科学家宾诺·古登堡通过研究发现了地震纵波和横波存在阴影带,具体的说就是假设震中为0度,那么离震中110°到140°这个范围观测不到直达纵波,而离震中110°以上又观测不到直达横波 。如果地壳以下全是地幔,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这个奇怪的现象,他大胆的提出了一个推测:在这里有一个液态的地核存在 。随着地震监测技术的提高,地震波的数据变得越来越详实 。1936年,丹麦女科学家英厄莱曼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在地下2900公里处,地震纵波速度骤然下降,横波则突然消失不见 。这一发现完全证实了宾诺·古登堡的预测,这里确实是有液态的东西,现在人们称之为外核,从此地幔和外核的边界被确定,而这个边界也被命名为古登堡不连续界面 。英厄莱曼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又有了新的发现,在4000多公里以下的地心深处,纵波的速度又增加了,横波也出现了 。这表明,在地心最深处,物质又变成了固体了,这也被称之为内核 。通过科学家们不懈的探索,现在的我们才会知道,地球内部结构分成地壳、地幔和地核,而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