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斩后奏

先斩后奏是什么意思古时能够“先斩后奏”的尚方宝剑,真的存在吗?有何依据?真的存在 , 但那东西没你想的有用 , 你要真敢拿着它自作主张 , 遇事不请示皇帝的话 , 你会死的很难看的 。比如 , 明末的袁崇焕和毛文龙都有尚方宝剑 , 袁崇焕把毛文龙杀了 , 这个跟造反没区别了 , 大学士刘鸿训等请收还之臣、桂尚方剑 , 以赐崇焕 , 假之便宜 。崇焕叱之曰:“文龙一布衣尔 , 官极品 , 满门封廕 , 足酬劳 , 何悖逆如是!”乃顿首请旨曰:“臣今诛文龙以肃军 。诸将中有若文龙者 , 悉诛 。臣不能成功 , 皇上亦以诛文龙者诛臣 。”遂取尚方剑斩之帐前 。乃出谕其将士曰:“诛止文龙 , 余无罪 。”rr1.“尚方”也称“上方” , 是专管供应制造皇帝所用器物的官属名 。尚方剑本为斩马剑 , 非常锋利 , 可以断马 , 由于藏在尚方 , 便俗名为“尚方宝剑” , 从汉代就已经开始有了 。2, 秦汉官制设有少府 , 少府设尚方令 , 尚方丞 , 其职责掌御刀剑及玩好器物 , 到汉末分为中、左、右三尚方 , 之后历代沿袭 , 到了唐代 , 尚方宝剑成了至高无上的象征 , 本来就是皇帝的御用兵器 , 赐予元老重臣 , 赋予特权 , 在外即可先斩后奏 。尚方宝剑:御用之器 , 臣庶不得私用 , 只有皇帝最信任的人才可以用 , 有先斩后奏之特权 。但这样先斩后奏也必须按法行事 , 不能胡来 。如果哪个皇亲国戚或者大人物 , 一般人镇不住 , 就会用到尚方宝剑 。因为这尚方宝剑就如同皇帝亲临 , 可以上斩昏君、下斩谗臣 。于是剧情大反转 , 所有的困难都迎刃而解 。在历史上 , 有关“尚方宝剑”的出处就源于西汉成帝时 。根据《汉书·朱云传》记载 , 直言敢谏的朱云向皇帝上呈密封的奏章 ,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 , 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 也就是说他希望皇帝赐给他一把“尚方宝剑” , 用以诛杀皇帝的老师安昌侯张禹 。结果 , 成帝看后大怒日:“小臣居下毁谤上官 , 公然在朝廷辱骂帝师 , 罪死不赦!”于是 , 御史奉命推朱云下殿 , 欲斩之 。朱云死死抓住御殿栏槛不放 , 栏槛被折断 。朱云不但没有得到“尚方宝剑” , 反而差点丢了性命 ,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折槛朱云”的故事 。在宋朝 , 包拯包龙图除了三口御赐的铡刀 , 还有一口尚方宝剑 。尚方宝剑早先是古人意想中的一种武器 , 反映了人们对正义公平的渴望 , 这在三侠五义的包拯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明朝 , 朱元璋为了惩治贪腐 , 建立了御史制度 , 这些御史官官阶不高 , 要监察那些比自己官位高的地方大员 , 就必须要借助尚方宝剑的力量 。就这样明朝成了史上尚方宝剑最多的朝代 。出京巡查的御史要赐剑 , 委派到地方公干的官员要赐剑 , 甚至明末领兵平叛的将领也会得到皇帝的尚方宝剑 。尚方宝剑在明代不光数量多 , 所代表的权力也扩大了许多 。持尚方宝剑的御史可以对贪赃枉法的官员“先奏后斩” , 也就是先上奏皇帝在皇帝的允许下才可以就地处死贪官 。而我们常看的影视剧中呈现出的“上斩昏君 , 下斩佞臣”和“先斩后奏”其实是对尚方宝剑权力的夸大 。不过明末确实发了一件“先斩后奏”的事件 , 刚刚上任辽东的袁崇焕便用崇祯皇帝所赐的尚方宝剑斩杀了比自己官阶更高的毛文龙 , 之后才上奏此事 , 崇祯皇帝虽然默许但是心中已有不满 。之后袁崇焕入狱被杀的三大罪之一就是“擅杀岛帅毛文龙” , 最终成了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埋下的一颗炸弹 。随着清军入关 , 明朝灭亡 , 尚方宝剑“制度”也就此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 在清史中没有任何关于皇帝赐给官员尚方宝剑的记载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