颉利

颉利可汗不断侵犯唐朝,突厥一次次的挑衅,唐朝如何应对?谢谢邀请啊!唐初时,突厥强大,唐朝赢弱,所以突厥颉利可汗不断侵犯唐朝 。而面对突厥一次次的挑衅,唐朝是如何应对的呢?唐太宗李世民采取的办法先暂时忍让 。武德九年(626年)秋八月,颉利与其侄突利可汗二可汗率十余万骑入侵泾州,进军至武功,进寇高陵,京师戒严 。《旧唐书·太宗本纪》卷二《本纪》第二记载:癸末,突厥颉利至渭水便桥之北,遣其酋师执失思力入朝为觇,自张形势,太宗命囚之 。亲出玄武门,弛六骑,幸渭水上,与颉利隔津而语,责以负约 。俄而众军继至,颉利见军容既盛,又知思力就拘,由是大惧,遂请和,诏许焉 。即日还宫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渭水之盟 。“渭水之盟”在初期唐朝与突厥关系发展上可算得上是一个分界线 。唐朝初年,唐高祖因国力未恢复而屡战屡让,对突厥阿史那氏妥协忍让 。而在突厥十万余骑兵临城下,而长安兵力又极弱的险恶被动形势下,唐太宗冷静地作出选择,不与突厥颉利可汗的军队正面开战,而是在充分显示自己军事实力之后,以大量金宝贿赂颉利,卑词求和,从而稳住了突厥阿史那可汗,换取了国内休养生息的机会 。“渭水之盟”后,突厥可汗不敢再藐视唐朝的力量,进侵之势日益收敛 。虽然唐太宗采取此种措施减缓了突厥阿史那可汗的军事进攻,但突厥颉利可汗不断派兵南下,对唐太宗仍然震撼很大,使其认识到若想解决突厥人,仅仅依靠武力是难以实现的,因此采取了以分化瓦解为主,以武力进攻为辅的政策 。唐太宗吸取强秦二世而亡、隋炀帝穷兵黩武、抚御无道而灭亡的教训,十分注意以德服四夷之心,“渭水之盟”便是很好的说明 。突厥颉利可汗率大兵压境,京师形势危急 。唐太宗在分析双方实力之后,认为唐朝国力不强,彻底解除威胁的条件不成熟,为避免战事,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巧妙机智地处理所面临的问题,只是示以强而有备之势,以大义责之,然后作出与突厥颉利可汗谋和的决定,会盟便桥,使颉利可汗得到好处而退兵,维持了和平局面,争得了彻底解决问题的时间 。同时突厥颉利可汗被唐太宗的威严气势所震撼和迷惑,又怕自己孤军深入,后路被断,所以在取得大量钱财之后,也与唐太宗谈和,正是由于双方统治者的态度和决定,避免了一场战争,也给唐朝以休养生息的机会 。四年后,贞观四年(630年)李世民派名将李靖出兵塞北,一举击灭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一雪前耻!rr弘毅为您专业解答!东突厥颉利可汗(阿史那咄苾)是处罗可汗的弟弟 。颉利可汗与处罗可汗都是始毕可汗的弟弟 。在武德二年的时候,始毕可汗病死,处罗继承东突厥大位,武德三年时,处罗可汗病逝,颉利可汗成为东突厥的掌控人 。东突厥自隋末以来,开始崛起,国势之强,极一时之盛 。从武德二年到武德九年(619年-626年)之间,侵犯唐朝有八次之多 。东突厥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抢钱、抢人,抢完就走,征伐所得,子女玉帛可汗有之 。但随着李氏集团将王世充、窦建德平定后,东突厥又有了阻挠中国统一的目的,他们不愿旁边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来威胁自身的利益,所以寇边越发严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武德七年犯边与武德九年入侵 。武德七年,东突厥犯边武德七年五月二日,东突厥借杨文幹反叛,大举进攻原州、陇州、忻州,兵锋直指幽州,大有南下长安之势 。此时唐朝廷对突厥很忌惮,甚至想迁都,有大臣向李渊建议,东突厥不断地进攻关中的目的是为了金银绸缎与壮丁美女,如果把长安烧成废墟,迁都他地,突厥的骚扰就会停止 。李渊同意,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尚书仆射裴寂等等都赞成 。如果此时,李世民没站出来反对的话,迁都就执行了 。秦王李世民向李渊说:“霍去病只是西汉王朝一个将帅,尚且有志消灭匈奴,我愧居藩王之位,让陛下商议迁都是我的责任,请给我一两年时间,我保证拴住颉利可汗的脖子,牵到宫门口 。如果没成功,再迁都也不晚 。李渊无法发怒,停止迁都计划,派李世民率军从幽州出发,迎击东突厥 。李世民巧计退敌武德七年八月五日,东突厥进攻忻州 。八月九日,东突厥军攻击并州 。八月十一日,东突厥军攻击绥州 。此时关中大雨,很多道路被水冲断,军粮供应不上,士卒对征战和劳役也深感疲惫厌倦,刀枪弓箭武器大多残破,对唐军而言,十分不利 。八月十二日,东突厥颉利可汗率大军与李世民在幽州相遇 。李世民只带一百骑兵冲到阵前,对颉利可汗说道:“可汗为何撕毁盟约,深入我大唐领土?现在要么与我单打独斗,要么出动大军,我就用着一百骑兵应战”,颉利可汗不知李世民底细,被如此气势吓住,回应说:“我只是打算跟你重申前盟”,然后挥军后退 。李世民回营后,在夜色掩护下,暗中出动,冒雨逼近东突厥大营,东突厥军大为震惊 。李世民又用离间计,派人向突利可汗分析利害得失,突利可汗心向李世民,不愿再战,颉利可汗没有强援,无奈退兵 。武德九年,东突厥入侵,李世民签下渭水之盟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发生玄武门之变,六月初七,李世民取得实际帝权,东突厥在梁师都的建议下,认为唐朝国内有难,政局不稳,于是颉利、突利可汗率十多万大军南下,逼近泾州,泾州守将李艺放弃抵抗后,突厥大军兵分三路,右翼进武功,左翼趋高陵,主力直逼渭水便桥 。虽然尉迟敬德阻击突厥左翼大军于泾州,擒其主将阿史德乌没啜,并斩首千余人,但无法阻挡主力大军颉利可汗南下,二十八日,突厥军到达便桥,渭水之滨 。颉利派心腹执失思力到长安见李世民,恐吓说:“颉利与突利二可汗将兵百万,今至矣”!李世民将其囚禁起来,亲自带六名骑兵直奔渭水桥,与颉利可汗谈判,责备他背信弃义,颉利见李世民后方大军军旗招展,铠甲刺目,又见李世民敢挺身而出,并且执失思力还被扣下,开始忌惮唐军的威势,请求和好 。李世民给予突厥金银绸缎后,双方杀白马,于渭水便桥上定下盟约,突厥退走 。李世民如此委曲求全,倾府库赂以求和,原因有如下几点:1、李世民继位日浅,国家未安,百姓未富,需要修生养息,且长安兵力不足,冒然开战,就算胜利,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得不偿失 。2、开战后,无法完全消灭东突厥,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东突厥失败后会更加仇怨,从而改革政治,加强兵力,反而增加了征讨的难度 。3、贿赂突厥钱财,正所谓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突厥得到金钱后,必然退兵,心中会骄傲自满,放松懈怠,唐朝便可趁此机会大力发展,一击必杀 。李世民作了两手准备,派李靖在突厥北返要道的幽州埋伏重兵,如果和谈失败与突厥开战,唐军迎头痛击,伏兵张开口袋,吃掉东突厥大军,问题不大,由此也可证明,李世民的渭水之盟都在计划之中 。渭水之盟后,唐太宗立志图强,措施如下:1、练将士,亲引带领诸卫将卒,于显庆殿练习习射,一练就是三年,将士均成为精锐 。2、示天下以至公,以爱民为本,察民情,体民艰,收民心 。3、广开言路,任用贤能,淘汰冗员 。直到贞观四年(630年),唐朝的府库甲兵已经超过了隋朝 。征讨东突厥经过几年的修养生息,唐朝军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并没有直接与东突厥开启战事 。为了能一劳永逸的解决突厥祸患,唐朝以离间之计孤立分割东突厥,比如扶持薛延陀攻击东突厥,利用颉利与突利之间的矛盾,交好突利可汗,让两者互相攻伐 。当东突厥势力衰败之时,一举出兵便可破之 。贞观四年正月,李靖率骑兵三千人,自马邑进驻恶阳岭,夜晚袭击定襄,攻破东突厥,颉利可汗没想到李靖军突然出现,大惧,认为“唐军若无倾国之兵,李靖岂敢孤军深入”,一日数惊 。随后李靖追到阴山,再次击破东突厥大军 。李世勣从云中出发,在白道大破东突厥军,与李靖在白道会师 。颉利可汗逃到铁山后,派执失思利见太宗请罪,愿意全国归附,颉利可汗表面十分谦恭,实际打算拖延时间,等到草青马肥时,继续向漠北逃亡 。这当然瞒不过目光如炬的李靖,于是李靖在夜晚率军出发,进攻铁山,东突厥军立刻崩溃,唐军杀一万余人,俘虏男女十万余人,掳获牲畜数十万头 。颉利可汗率一万人逃往碛口,遇到李世勣军队,在碛口被击败后,投奔阿史那苏尼失,企图逃往吐谷浑汗国 。李道宗从灵州起兵拦截,阿史那苏尼失大为恐惧,将颉利可汗擒获后送给唐军 。阿史那苏尼失也率部众投降 。东突厥就此灭国,唐朝一雪前耻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