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是跟鲁迅学写作的吗?是不是普通人只要跟对了老师就都会写好文章呢?其实不是的,萧红在东北就开始写作了 。后来与肖军一起去了上海拜访鲁迅,只呆了一段时间就随肖军丁玲一起去了延安 。而后又在重庆、香港,最后去世于香港的一家医院 。纵观萧红的创作生涯,只有很短的时间是在上海,且萧红的创作是完全独立的,从没有师从任何人 。另一点,可以说,萧红写作靠的是才气天赋和细腻的思想 。很简单的道理,读《呼兰河传》《生死场》和鲁迅的文章,完全就是两个味 。所以怎么能是师从鲁迅呢 。第三点,“跟对老师是否能写出好文章?"我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写作的门槛很高,如果没有极好的天赋,哪怕全世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绑一块教你,你也写不出来伟大的作品 。rr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萧红是跟鲁迅学习写作的 。在鲁迅先生去世之后,萧红曾表示:"L(指鲁迅)没完成的事业,我们是接受下来了……"萧红的全部文学活动表明,她实践了自己的上述诺言 。毋庸置疑,若没有鲁迅的辛勤培育,就没有现代文学史上如此地位的萧红 。具体体现在她的作品里:1、把握了鲁迅精神的真谛和吸取了鲁迅创作的精髓萧红和鲁迅是两代人,有不同的身世和经历,但他们有着相同之处——不屈的性格、叛逆的灵魂、孩子气的天性和对大众疾苦的同情与国民命运的关注,所以二人成为了忘年之交 。在与聂绀弩谈小说时,萧红曾说:"鲁迅的小说的调子是很低沉的 。那些人物,多是自在性的,甚至可说是动物性的,没有人的自觉,他们不自觉地在那里受罪,而鲁迅却自觉地和他们一齐受罪 。""鲁迅以一个自觉的知识分子,从高处去悲悯他的人物……我开始也悲悯我的人物,他们都是自然奴隶,一切主子的奴隶 。但写来写去,我的感觉变了 。我觉得我不配悲悯他们,恐怕他们倒应该悲悯我咧!"在鲁迅先生的影响下,她的作品开始关注国民的灵魂,"现在或是过去,作家写作的出发点是对着人类的愚昧!"这一观点表明她创作思想日臻成熟 。鲁迅创作的精髓是创新,不仅是对古今中外小说的创新,对自己也尤其讨厌重复,每一篇都寻求新的样式 。萧红接受了鲁迅先生的小说观点,也有自己的创新和特色 。与鲁迅常用的阴沉黯淡格调不同,萧红笔下的国民性更习惯去表现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丰富情感 。在小说表达方式上,她更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打破了所谓传统的写作方式,《呼兰河传》就是一部"没有贯串全书的线索,故事和人物都是零零碎碎,都是片段的,不是整个的有机体",她以独特的人物群像性、情节情感性和结构音乐性,创造了一种萧红体小说 。另一种更为难得的是,萧红艺术风格的变化丰富 。在不足十年的创作生涯,她写过严谨而宽裕的《牛车上》,疏散开阔的《生死场》,细致婉约的《朦胧的期待》,粗豪雄壮的《狂野的呼唤》,幽默讽刺的《马伯乐》,还有蕴藉深厚的自传式作品《呼兰河传》 。不拘一格、不断创新的小说风格,放眼当今文坛也是独树一帜的 。2、故乡情结 对于写作内容,与鲁迅先生一样,萧红的作品也注重描写风俗画 。《呼兰河传》特别注意表现在20世纪20年代东北农村黑暗、贫困、愚昧的社会生活画面,挖掘当时民众灵魂的愚昧与扭曲 。比如有二伯、王大姑娘、团圆媳妇……,一个个人物的涌现,让我们想起鲁迅故乡的阿Q、祥林嫂……人物遭遇的不幸,特别是精神上的麻木,存在共通之处,但两位作家的笔调却完全不同 。鲁迅先生冷静深刻,萧红用的是诗意笔调、孩童般的视角穿插,将这份悲剧美赋予了不一样的色调 。针对第二个问题,答案是跟对老师,普通人可以写出文通字顺的文章,但是对于好的定义,各人有不同标准 。如果是想成为鲁迅、萧红这样在文学史上留下雪鸿泥爪的大家,则不是靠名师指引即可成事 。就以萧红的生活轨迹来看,独特的生存环境(包括家庭与社会环境)、敏感的心性、灵气十足的文字和必要的写作训练、名师指引这四项是成为一位名家比较重要的因素 。1、 独特的生存环境看过电影《黄金时代》的观众,对萧红的生活轨迹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年少离家、男友频繁更换、弃子、生活困顿、精神富足这些关键词,所以翻翻影评,有人谈其太作 。用比较文雅的话来说,就是她的性格太依赖人、太能没事找事 。深究其因,则是她的生活背景造就的 。萧红在《永远的憧憬和追求》里谈及父爱,她说: "二十岁那年,我就逃出了父亲的家庭,直到现在还是过着流浪的生活 。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她一路不停调适,希望遇到合适的港湾停泊,但是感情需要双方经营与支撑,所以她的生存之路注定坎坷 。而当时社会正处战乱动荡时期,这就给她的生活多了一瓢冷水,在动荡的香港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就医,但医院并不平静,当时所有的外籍医生都被扣留在日军集中营里,其他医生和修女或是被抓,或是逃走 。接着,医院被日军接管,院中所有的病人都被迁走 。而与她有过纠缠的两位爱人萧军和端木蕻良都不在身边,独有骆宾基陪她困于病床一隅与死神做无谓的抗争 。1942年1月22日,病魔缠身的萧红孤独地躺在浅水湾冰冷的病房里,发出绝望的呼号:"我将与蓝天碧水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满腔凄凉遭遇的血泪控诉,和对悲惨命运的不屈抗争,字字啼血 。2、敏感的心性作为作家,敏感是第一天性且必要因素,倘若你觉得生活乏善可陈,无话可写,也无自己的感悟思考,那么写作于你并非是重要的事情 。萧红敏感的天性在《回忆鲁迅先生》中就有体现 。萧军在和友人谈话时,说到萧红的散文,评价是:"她的散文有什么好呢?"一旁的朋友也附和道:"结构却也不坚实 。"端木蕻良则是看了萧红的回忆鲁迅的文章,鄙夷地笑起来:"这也值得写,这有什么好写?" 萧红对此不加争执而只是脸红 。可恰恰是这篇以细腻、琐碎、散漫式的文笔回忆的文章,在众多忆鲁迅文章里独领风骚 。海婴不安地来回乱跑,鲁迅先生还招呼他和自己并排地坐下 。鲁迅先生坐在那儿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 。鲁迅先生吃的是清茶,其余不吃别的饮料 。有人抢到手的还在保存着的苹果,奉献出来,鲁迅先生没有吃,只在吸烟 。文中好几次都写到了鲁迅这种安静的沉思,这样的细节,若非心细敏感之人极难捕捉得到 。3、灵气十足的文字萧红曾说:"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学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 。我不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 。"文学笔法很多,但萧红笔法最为特别 。她的文章,有结构又好像没有结构 。文体于萧红,不是形式,却是思想 。她留下的作品不少,但引我忍不住一次次翻阅的还是《呼兰河传》 。在这部作品中,她成功地吸收了散文和诗歌叙事抒情的表达方式,而且融童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等元素于其中,如第五章的最后一节,就用小团圆媳妇死后变大白兔的传说,突出表现了团圆媳妇生前凄惨不堪的命运 。以阴魂写现实,更加悲凉而惊人心魂,也更吻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唯其悲惨之极,才在阳世无奈的地方以阴魂表之,唯有童稚之心,才会对此印象深刻而可能信以为真,小说借鉴中国传统小说的笔法,灵活运用,为小说恰切地增添灵光 。据说,那团圆媳妇儿的灵魂,也来到了东大桥下 。说她变了一只很大的白兔,隔三差五地到桥下来哭 。有人问她哭什么?她说她要回家 。那人若说:"明天,我送你回去……"那兔子一听,拉过自己的大耳朵来,擦擦眼泪,就不见了 。若没有人理她,她就一哭,哭到鸡叫天明 。"4、必要的写作训练、名师指引如若没有鲁迅先生为《生死场》作序并促成出版,萧红能否成为一代作家,答案是肯定的 。但不会像今日这般耀眼,也不会在当时即引人注意 。萧红在鲁迅先生那里得到的理解与器重,使她一直铭刻在心,并成为她日后文学创作的内在 动力之一,在抗战的动乱岁月,萧红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但她始终没有放松文学创作,鲁 迅先生的厚望与鼓励是她这时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她后期写出《马伯乐》、《小城三月》、《回忆鲁迅先生》等优秀作品,数量与质量都远超前期 。在最后岁月,她还写下了使鲁迅欣慰也足以传世的《呼兰河传》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汉语词语殷红
- 屈原的代表作
- 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 臧克家代表作
- 威刚万紫千红的内存,经常会死机怎么办
- 江山故人王儇爱的是萧綦还是子澹
- 大唐女法医男主萧颂有侍妾吗 萧颂结局是怎样的
- 萧敬腾首场快手直播音乐会什么时候开始 萧敬腾快手直播音乐会房间号
- 微博卵母细胞是什么意思 卵母细胞网红的微博ID是什么
- 哑光+缎光 爱马仕85和TF80哪个好看 爱马仕85和TF80口红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