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符救赵

信陵君窃符救赵后,居然没有被魏王处罚,魏国到底是谁说了算?信陵君“窃符调兵”替赵国解围是战国后期影响天下格局的一件大事 。但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窃符调兵”可不是一件小事,信陵君是如何做到的?《史记》的记载非常传奇,今天看来就像在读爽文一样 。有义士、美女、有大力士,有谋士,每个人物都有精彩的故事作为铺垫,比如信陵君对侯嬴、朱亥礼贤下士、为美女如姬报杀父之仇,每个故事环环相扣,最终促成“窃符调兵”这件决定山东六国命运的大事 。“窃符调兵”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大家要关心的是故事中人物的命运 。整个事件的幕后指使者是战国四公子之一、魏安釐王的弟弟信陵君,那么信陵君在盗取魏王兵符解救赵国成功后,其结局如何呢?魏王有降罪于信陵君的必要吗?我觉得没有必要,理由如下: 一、魏国并没有多大损失信陵君的“窃虎调兵”实际上是一场先斩后奏的过程 。先斩后奏往往发生在事情紧急但决策又一时没法通过迫不得已的情况下 。当赵国邯郸告急,接连派使者入魏,游说魏王出兵解围,一开始魏王确实同意了,作为一国之君,他当然懂得国际利害,并且果断作出了正确指示:派大将晋鄙领兵十万前往赵国 。只是后来秦国为了阻止魏国出兵,派使者前往恐吓,迫使魏国陈兵邺城(河北临漳县),作观望态度 。如果魏王真被秦国吓到而改变主意了,怎么不令晋鄙返回,而是半路驻扎?显然,这是模棱两可之态,等势头一旦倒向赵国,魏王还是要出兵做出样子的 。在这道生死选择题跟前,魏王踌躇不前,信陵君只是帮魏王下了个决断而已 。魏王的援兵计也不是长久之计,总要作出选择,那么这个黑祸由信陵君来背,魏王有啥理由怪罪呢?再说,魏国除去损失了一员大将晋鄙以外,反而有余利 。1、保住了赵国,等于扳回了山东六国一局,意义重大,大家都得红利 。不管是不是信陵君个人所为,这个奖章最终还得由魏国来领 。2、秦国邯郸一战,军政疲弊,不得不暂停征伐之事,那么秦国对魏国的军事威胁彻底解除 。这是魏王最希望看到的,魏王总算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3、魏国救赵的行为是陵信君所为,魏王可以直接推卸责任,回避来自秦国的质问,说白了,跟魏王一点关系都没有 。二、信陵君的国际威望信陵君的贤名天下闻名,个人威望在线 。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 。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天下士子慕名投奔,其门下食客三千,邻国不敢谋魏十余年 。不可否认,信陵君的个人威望在不同程度上成为魏国的一道护国屏障,胜过百万雄兵 。当初,范睢由于受到魏相魏齐的迫害流亡到秦国,靠游说得到秦昭襄王的赏识,被拜为相国,从此,魏国的克星来了 。秦国借范睢复仇屡次发兵攻打魏国大梁,直到魏国交出魏齐的头颅才罢休 。从此,胆小怕事的魏安釐王害上了“恐秦症”,为以后“窃符救赵”的传奇故事埋下了伏笔 。魏安釐王的软弱是上了历史的,虽然史书也说他妒忌信陵君的贤名恐对自己的王权不利,但左右权衡,识大局的魏王不会因为这点小私心而拿掉这块能为魏国带来安全感的护国屏障,也就不会因为成功窃虎救赵而去治他的罪了 。结束语史书其实说得很清楚,信陵君怕魏王降罪带着门客们留在赵国长达十余年 。直到十余年后秦国恢复元气攻打魏国,魏王数次派人去赵国邀请,信陵君才回国,并正式受到魏王重用,被拜为上将 。文/堰风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