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谛揭谛

《心经》中的“揭谛揭谛”是什么意思?“揭谛揭谛”出自《心经》中“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一句,意思为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走过所有的路到彼岸去,彼岸是光明的世界 。原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释义:观世音菩萨,修行心经至无色无空之境时,生出妙智妙慧,洞察到一切物质、感受、思考、行为、认识都是虚幻的,于是超脱了一切的身心的痛苦不安,达到了彼岸之地 。佛对弟子舍利弗说:一切有形有相的物质是外色,一切感受、思考、行为、认识是无相之相,是内色 。色是没有独立的自性的,是其他的一切因缘和合而促成的,离不开其他的一切 。故,色是因缘而生的,是无实体的,是幻有的,是不可得的,是性空的 。色跟空没有什么不同,它们是一个,不是两个 。这个空不是有,也不是没有,是幻有而究竟不可得,是性空的 。又对舍利弗说:法是心中缘起的赖于五蕴而生的道理 。五蕴是空的,则法无可生,也是空的了 。法无可生,则无可灭 。因为不生不灭,则垢净、增减、长短、是非、好坏、来去等相对的事物无生无灭,是本来虚幻的,是无二的,是世人以幻有为实有而生的执念(这是凡人摆脱烦恼的挂碍),就没有分别得必要了 。所以,空中没有物质、感受、思考、行为、认识五蕴诸法,六根、六尘、十八界也都是本来空的,是因缘生的,是不可得 。修持所得佛果有四种:缘觉、声闻、菩萨、佛 。无明是十二因缘法的第一个环节,老死是最后一个环节 。缘觉罗汉执于十二因缘,而被其所挂碍,不知十二因缘其实是空的,是无实体的,却硬用功去消灭无明和老死,以免于十二因缘流转,摆脱三世轮回之苦 。佛说十二因缘都是空的,要扫除一切执念,明白因缘起而性空的真谛就可以了悟生死,得以解脱 。苦、集、灭、道是四个重要的真道理 。苦是一切身心的痛苦和不安,集是招致一切苦的原因,集是苦的因,苦是集的果,这讲的是因果报应,教人想断灭苦恼之根,产生出离心 。灭是断灭一切产生世间诸苦的根源,即消灭自己的罪业,达到涅槃,道是灭罪业所依循的一定的方法 。声闻执于四谛之说,用功变易生死,被四谛法见挂碍,佛说,苦集灭道这四谛都是本来空的,是一时缘生的,不必执取,便无挂碍了 。智是般若,是妙智妙慧,得是所证得的佛果,菩萨修六度万行之法,上求法于诸佛,下普化众生,自己修行得利益,又以利益泽润他人 。智慧非凡,功行很大 。佛说,妙智妙慧本就在人心中,凡人执幻有以为实有,迷失本心 。所以没有有知的大智,也没有证得的果德,菩萨不过是回归了性空的本心 。倘若以为有般若可修,有果德可得,则又是执念,又成迷妄了,这是菩萨的挂碍 。以上所说五蕴、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六度万行都是空的,众生以执有为病,证有为幻有、为空,则执有之病既除,空也除了 。修行者似有所得,仔细推求,实无所得 。佛果是无所得而得的 。能度众生的大菩萨,因为修行心经,了无物欲牵挂,心空无碍,因为没有挂碍,能包罗万有,无执心,无得失之惧,远离不安和妄想,得到无余涅槃的果德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也是因为修行心经,才得无上、正等、正觉的圆极佛果 。所以说,心经是无所不包无所不通咒语,能照彻长夜痴暗,一切皆空,没有一种佛法能超过它,也没有一种佛法能与它匹敌 。依此修行,能破一切烦恼,这是真的,不是空说 。持念心经咒语就这样念:“度人啊,度己啊,度到彼岸去啊,大家度到彼岸去啊,快快证得菩萨啊!揭谛揭谛菩提萨婆诃怎么念?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