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三年(1897)七月初四,是两厂竣工开始生产的大喜之日 。这是陆状元用一年半的呕心沥血,向朝廷及他的人们交出的又一份答卷 。尽管天气闷热,但陆润庠心情舒畅,还是着正装迎接地方官员和商界人士,并亲领各来宾到两厂现场阅视机器及开工各事宜 。陆润庠在一片赞叹声中,神清气爽,笑容满面 。这一幕被当时受邀前来阅视的县令李超琼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未明而起,犁(黎)日而出,至盘门青羊(旸)地至商务纱厂……由商总陆凤石大司成领同阅视机器及开工各事宜 。西人所为机器,夙仅闻之,今始之见 。其用之神而器之伟,实所未见……”
据史载,当时由陆润庠选购的纱厂主要生产设备,是英国道勃生厂制造的世界最为先进的成套设备,质量好、效率高 。建厂初时,苏纶纱厂拥有纱锭1.82万枚,有工人2200多名 。苏经丝厂有缫丝车208台,工人500多名,规模空前 。工厂开工成功,利润丰厚,两厂生产的丝、纱质量在当时的市场上也有一定的声誉,1898年4月28日《官书局汇报》称:“苏州丝、纱两厂所出丝、纱,足与上海(外国人开办的)名厂相埒 。”为中国人争气 。苏纶纱厂的创建,在中国工业史上,特别是纺织工业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苏州之苏纶……皆为中国纱业之先进,亦新工业之先导也 。”两厂建成,陆润庠功不可没 。
2
按照当时张之洞的布局,在江苏长江两岸的苏州、南通分别设商务局,兴办纱厂,提振民族实业 。因此,说到状元办厂还应提起一个人,即通州(今南通)状元张謇,光绪二十年(1894年),考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 。张謇办厂的经历,几乎就是陆润庠的翻版,极度相似,同为状元,同在丁忧期间,同是创办纱厂,以及遇到的阻碍困难都相差无几,大同小异 。但张謇以此为机遇,全心投入,勇往直前,成为国内实业救国的代表性人物,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 。不可思议的是两位状元,都是读书人奉命办厂,跨界下海,但结果迥异 。陆状元办厂志不在此,仅为人生插曲,而张状元却以办厂为人生转折点,就此告别官场,成为一代儒商 。可见,起点一样,机遇相同,结局因人而异,不可概而论之矣 。
其时,工厂投产不久,好景不长,外部市场发生变化,洋纱进口激增,工价上升,年底工厂盈利减少,因商股没有招足,建厂费用又严重超支,急功近利的投资商股东便“烦言四起”,招募新股困难重重 。其时丁忧即将期满、年近花甲的陆润庠,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繁重琐碎的工厂事务,再三权衡利弊,心中萌生退意 。《清史稿》记:“润庠性和易,接物无崖岸”“遇变忧郁,内结于胸而外不露 。”陆毕竟是一文人,其性格似乎也不太适合于商 。
那天,陆润庠开完厂务会议,心情是复杂的 。一方面,会议议定工厂由两厂襄理祝承桂接手,陆也算是受张之洞、赵舒翘重托,办成了一件大事,功德圆满,如释重负,将赴京复职,心情是喜悦轻松的 。另一方面,这两年艰辛创业,花费了大量的心血,终获正果,亦很是恋恋不舍 。
祝承桂以承租方式接管两厂后,与苏州商务局签了五年协议 。但也许是他时运不济,也许是管理无能,任内亏损竟达31万两银之巨 。最后还是张之洞出面施以援手,“令免息邀本,另找新商接办 。”亏损窟窿由商务局填补 。而此刻,陆润庠则早已脱离商海上岸了,重蹈他的锦绣仕途 。
3
在查阅陆润庠的相关史料时,看到有一则评价是:“什么大官都做过了,什么大事也没做成 。”这话很有意思 。前一句话倒也符合史实,他的官做到了一品宰相,是清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元老,礼部、户部、吏部、工部四部首长 。第二句话也许是低调谦卑,也许是家人对他有更高的期许 。事实上陆润庠作为那个时代的高层官员在历史上还是留下了许多亮点的 。他兴办洋务,创办苏纶、苏经两厂,是晚清最早的民族工业之一 。他抢救国宝《永乐大典》,保护了无价的文化遗产 。他的书法为“清末三绝”之一,其鲜明特色的馆阁体,不仅为清朝高层所赏识,而且在民间也广为流传,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狮子林、留园等处,都留有他的墨迹 。他精熟中医,得世家真传,是皇宫御医班子核心成员,“管理医局”(《清史稿》) 。他主编的浩瀚巨制《清实录》,堪称经典 。陆润庠这么一位功成名就、跨越多界的人物,确实是一位多侧面、多色调的状元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