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结构图

皮肤的各层构造如何?1、 皮肤概述: 皮肤位于人体表面,是人体第一道防线,也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面积约1.6平米,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 。2、 皮肤结构: 皮肤由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3层构成 。3、 皮肤厚度:随年龄和部位而异,表皮和真皮层厚度通常为0.5—4mm 。表皮厚度从0.04mmm(眼睑)到1.6mm(足跖),平均约0.1mm,真皮厚度是表皮的15—40倍 。眼周的皮肤是最薄的,最脆弱,所以眼周很容易出现过敏 。4、 表皮层结构: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的主要细胞,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 。表皮层按照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阶段和特点分为5层,由外向内包括: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 。黑色素细胞存在于基底层,数量约占基底层细胞的10% 。基底层细胞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需要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并脱落又需14天,共28天,称为表皮更替时间 。5、 表皮含水量:PPT可以用图片表示含水量数据与皮肤状态感受 表皮是皮肤最外层保护屏障,表皮角质层的含水率应维持在15%—20%,通常其含水量为20%—35%,当皮肤含水量降低至10%甚至更低时,皮肤就会出现明显的缺水表现,出现干燥不适 。6、 真皮层组织结构: 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可分为两层,即真皮乳头层 和 网状层 。乳头层:靠近表皮下部,较薄,乳头层内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游走神经末梢 。网状层:内含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及皮肤附属器(毛发、皮脂腺、汗腺、甲)、肌肉等结构 。真皮结缔组织:由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性纤维、细胞和基质构成 。胶原纤维(填充作用):真皮结缔组织主要成分,在真皮中结合成束其主要成分是1型胶原蛋白(约占80%—90%)和3型胶原蛋白(约占8%) 网状纤维 (固定作用):主要成分是3型胶原蛋白 。弹性纤维(增加弹性):主要成分是弹力蛋白和微原纤维 。成纤维细胞:存在于真皮结缔组织间,作为皮肤组织中的主要细胞,可以合成真皮中的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和基质,是创面愈合的主要修复细胞,其在创面修复过程中活化、增殖、合成胶原蛋白 。其功能异常可直接导致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形成 。基质:基质是一种无定型的均质状物质,由成纤维细胞产生,填充于细胞与纤维之间 。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蛋白多糖、水、电解质等 。蛋白多糖主要包括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等 。透明质酸:又称“玻尿酸”,在保湿、修复、营养皮肤上起着关键作用,是人体组织中保持水分最重要的物质,它的含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若真皮基质中的透明质酸减少,会导致皮肤结合水含量下降,从而使皮肤变得干燥、无光泽、弹性降低,产生皱纹、粗糙暗沉及肤色不均匀等问题 。7、 皮下组织:真皮下面为皮下组织,又称皮下脂肪层或脂膜 。其结缔组织纤维皆自真皮下部延续而来,与真皮无明显界限 。8、 皮肤生理功能: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于整个体表,是机体内外环境的分界,具有屏障、吸收、分泌和排泄、体温调节、感觉、代谢、免疫等生理功能,对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 。9、 表皮屏障功能(皮肤“砖墙学说”):皮肤“砖墙学说”,其中角质形成细胞好比墙之“砖”,而细胞间质中的脂质类似填充于砖块并粘着砖块的“灰浆”,它把角质形成细胞严密地连接起来,使皮肤屏障正常,保证既不丢失水分,又不受外界侵犯 。而一旦角质形成细胞或细胞间质发生病变,“砖块”排列紊乱,“灰浆”脱落,水分从松散的细胞缝隙中逸出,屏障功能减退,外界各种因素随之侵入,使得皮肤感觉神经末梢的信号输入增强并传递至神经中枢,释放感觉神经肽,引起皮肤局部细胞因子和其他炎性介质的释放,触发炎症反应,导致病变局部产生皮损和主观症状 。皮脂膜:是皮脂腺分泌的油脂、汗腺分泌的汗液、和角质细胞崩解产生的细胞间质等形成的保护膜 。10、 角质层细胞间脂质包括: 神经酰胺、游离脂肪酸、胆固醇和胆固醇脂 。神经酰胺起主导作用,胆固醇和脂肪酸起辅助作用 。11、 水合程度影响皮肤吸收: 即含水量也影响皮肤的吸收 。当角质层被水合后,许多物质的渗透性增强 。所以,疤痕产品在使用前,做好保湿作用很重要,可以更好的发挥产品疗效 。12、 抗衰老与真皮层关系: 皮肤老化主要表现为真皮层的改变,因此,抗老化作用通常都是作用于真皮结构,包括细胞及细胞外基质成分 。【皮肤结构图】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