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薄寡恩

历史上有哪些刻薄寡恩的帝王?最是无情帝王家,能做到那个位置上的有几个不是刻薄寡恩的啊 。你这几乎等于是要中国帝王年表啊~要不,咱们换种问法:历史上有哪些帝王不是刻薄寡恩的?你看如何~rr说到刻薄寡恩的帝王,首推明朝的崇祯皇帝,谁也比不过他!崇祯在位十七年,勤恳敬业、生活节俭,却落得个国破人亡的结局,实则让人同情,但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他的可恨之处就是他的刻薄寡恩、没有担当 。我是皇帝,我刻薄、我寡恩,你拿我怎样?放在太平年代,确实不能怎样,但是在国家危亡的年代,你若是刻薄寡恩,没有大臣为你卖命,大家对你爱搭不理,不陪你玩了,你说能怎样?结果就是亡国丢命呗!崇祯皇帝临死前,大声疾呼:君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这充分说明了晚明大臣们的不配合,这些在京的大臣们,一个个的不作为,最后把皇帝逼的只能煤山自缢 。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你亡国丢命了,我换个主子接着效力!那你可能会说了,清军入关打南明时,很多官员自杀殉国,表现的很有爱国气节呀!确实是有很多官员以身殉国、宁死不从,但他们大多不是京官,或者说不怎么和崇祯皇帝打过什么交道,你看看京官的表现,当初李自成攻破京师的时候,一个个什么嘴脸?可悲的是,崇祯皇帝至死也没有想明白,为啥你不是亡国之君,竟然培养出来一批亡国之臣呢?他至死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性格弱点,只会在别人身上找问题,你说,谁还能救得了他?说了这么多,他到底怎么个刻薄寡恩呢?我接下来给大家描述一下!崇祯皇帝遇事态度不坚定,事后不喜欢担责任,一旦出现问题,第一时间甩锅崇祯皇帝最大的一个性格弱点就是不担责任,他喜欢甩锅,生怕任何不好的后果或者议论影响他的明君形象 。甚至临死时说出的那句“君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虽然听起来确实让人动容,但是仔细推敲,他还是在甩锅,临死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我们举个例子,当时明朝不止在和李自成打,还有辽金 。当时的兵部尚书陈新甲,就建议说不如先和后金谈判,腾出精力主攻李自成!崇祯一听,说可以,你去谈判吧 。后来谈判好不容易谈成了,结果陈新甲一个失误,把和谈消息给泄露了 。朝廷大臣们炸锅了,怎么能投降呢?怎么能谈判呢?结果崇祯皇帝就不开心了,找了一个借口,把陈新甲生给杀了 。你看看,我帮你办事,你同意了,结果出了点问题,你不高兴了,又拿我开刀出气了!这样的事情多的很!崇祯皇帝的整个十七年当政史中,杀了不少大臣,比如大学士,整个有明王朝杀了四个,他一人就杀了两个 。兵部尚书杀了十四个,他一人杀了五个,二品以上的大员,他亲手干掉了二十多个 。他一生当中多次下过罪己诏,向天下人承认错误 。可是每次自我检讨之后,他就气不过,憋着一肚子火,要找人来泄火 。我们看史书会发现,他每下一次罪己诏之后,一定要在事后杀个人出口气 。说个我自己的经历,我之前在做营销咨询工作的时候,我们的大老板给我们这些小年轻开会,觉得我们有点放不开,胆怯他说:现在是好的机会,给你们放手干、去成长的机会,我们的客户都是大公司,你们就拿它们练呗,出错归我,成长归你,这么好的事,你们怕啥!说实话,到目前为止,上面这段话,是我听过最有水平的领导讲话!这时,我们再回头看看,崇祯皇帝的做法,你说他亡国丧命,怨吗?大明朝最后打仗打的国库都空了,崇祯皇帝让大臣们募捐,结果都是几百两银子应付了事,就连他自己的老丈人(周皇后的亲爹),都不肯拿钱,无奈周皇后偷偷给他爹五千两银子,让他爹再拿五千两,凑够一万两给皇帝,结果这位老丈人也是够奇葩,不但没添,反而扣下两千两,只上交了三千两,气的崇祯皇帝哭笑不得 。你说大臣们没钱吗?李自成攻陷京师后,一顿毒打搜刮,竟然在这些京师大臣口中搜出了一千多万两白银!你说崇祯没钱吗?李自成在他的内库,也就是皇帝的私人账户上,搜出了金银珠宝,合计五千万两之多!真是那句话:君不君,臣不臣!你不亡,谁亡呢?这么一个自私、没担当、爱甩锅、喜怒无常、小心眼、守财奴的一国之君,我们又怎能全部怪在大臣们的头上呢?崇祯刻薄寡恩到什么程度?我们从大臣对他死后的作为上再看一下!崇祯死后,竟然被丢在一边无人收敛,过了六七天,一个六品京官,实在看不过去,买上两口劣质棺材,草草把崇祯皇帝和周皇后安葬了!这就是崇祯皇帝 。一个刻薄寡恩、没有担当的一国之君,造成的性格悲剧!关注@麦小野 ,我们一起瞄历史,聊当下!下个问题见!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