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荫

英国教授看不明白中国人为何从不提血统?你知道为什么吗?中国人历史上也注重血统 。比如先秦时代,我们现在从史料上看到的当时的大人物,不敢说百分之百,起码百分之九十五都是贵族,或是贵族的后裔 。而且相当一部分人,与姬氏有着血缘关系 。当时非贵族出身的平民想青史留名,很难 。这就更不说平民封侯拜相,挤进贵族圈了 。为什么会如此呢?这就是因为重视血统嘛 。贵族就是贵族,世世代代都是贵族 。平民就是平民,世世代代都是平民 。这样的局面,直到楚汉战争,刘邦建立汉朝之后才彻底打破 。传统的旧贵族受战火影响,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取而代之的,是新崛起的新兴地主 。比如皇族刘氏,开国功臣萧氏、曹氏、夏侯氏等 。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缺乏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 。官员的任用,长时间被新崛起的新兴豪强阶级所垄断 。而后来,豪强又与儒学结合,形成士族阶级 。士族阶级借助儒学,又进一步垄断政治权力 。比如东汉时期,著名的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 。所以经过两汉四百多年的发展后,到了东汉末年时,作为当年的搅局者,取代了传统老贵族的新兴地主阶级家族,以门阀士族的形式又演变成了“新贵族” 。面对这一局面,曹操在汉末,曾试图以唯才是举,选才不论出身的办法,打击士族地主势力对政治权力的垄断 。但很可惜,随着曹丕称帝,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后,皇权与士族妥协,曹操的努力如同过眼云烟一样,全部付之东流 。自此开始,士族的崛起,不可阻挡 。晋朝建立后,由于司马炎的统治根基比起曹丕来,更不稳固 。于是,为了获得世家大族的支持,司马氏也就更加的维护世家大族的利益 。有晋一朝,选拔官员的办法,与先秦之前几乎没有区别 。完全就是按照血统和门第的高低进行人才的选拔 。当时的琅琊王氏、颖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先后把控朝政,因此这就有了“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东晋时期,门阀家族很流行编修“谱牒” 。这玩意在明清时期,只有皇族才会修 。但在东晋,门阀家族也修 。当时的门阀流行修“谱牒”,其目的,说白了就是保证家族成员血统的纯正性,避免其他人浑水摸鱼,以此保证家族的利益 。士族地主们如此无耻,垄断资源,排挤他们眼中的异己,当时的庶族地主当然不干了 。后来的南北朝时期,庶族地主们与士族地主做持续不断地权力斗争 。并在斗争中,借助皇权的力量(南朝皇帝都是庶族出身),逐渐争取到了一些利益 。需要注意的是,“庶族”并不是贫穷人家 。而是指当时没有政治特权的地主 。这一点很重要,一定要搞清楚 。因为咱们常说“富不过三代”,其实“穷人也穷不过三代” 。穷人,吃不饱,娶不到老婆,可能一代就断了香火 。如果你祖上不是贵族,或是庶族地主,根本传不到你这 。无权无势的穷人,早就被残酷的社会自然淘汰了 。所以,现在的中国人,不夸张的说,往上捣几代,十几代,祖坟应该都冒过青烟 。只是可能因为家族失去势,经营不善,或家族分家,才会导致新一代的穷人的产生 。再说回来 。南北朝后期,南朝爆发“侯景之乱” 。经此一劫,南朝士族遭到沉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不过,由于侯景之乱只是影响了南朝 。而当时的北朝士族,并未受到影响 。并在后来隋唐时期,又再次大放异彩 。所以现在历史教材上常说的,士族在南北朝后期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其实是不对的 。别说是南北朝后期了,就连实行科举制的隋唐两朝,选拔人才也十分看门第、血统 。比如说,隋唐时期的很多宰相和高级官员就均出自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荥阳郑氏等几大家族 。其中的范阳卢氏和太原王氏,更是从东汉一直兴盛到唐朝 。我们熟知的初唐四杰中的王勃和卢照邻,就分别出身自太原王氏和范阳卢氏 。唐末,黄巢起义,传统的北方门阀士族遭到毁灭性打击 。经此一劫,中国从汉初诞生的门阀士族才彻底一蹶不振 。而由于黄巢对门阀的破坏程度极深 。据《新唐书·黄巢传》记载:宗室侯王,屠之无类 。【门荫】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