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岳阳楼

有人说杜甫的《登岳阳楼》被评为“五律第一”,你怎么看?为什么?杜甫的这首《登岳阳楼》,南宋刘辰翁誉其“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明代诗评人胡应麟更是将其推为盛唐五律第一 。此诗算不算盛唐五律第一,当然很难评定,但它是一首唐诗巅峰诗作,应该不会有人怀疑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的这首诗,写于大历三年(768)冬,此时,已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两年,尝尽人生漂泊流离,看尽家国山河破碎,老病的杜甫,乘一叶孤舟漂泊到了岳州,登上岳阳楼,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岳阳楼,传闻是三国时东吴鲁肃操练水军的阅兵台,唐时张说在台上建楼,常邀文人学士登楼赋诗,但尚无岳阳楼之名,到李白杜甫,始以岳阳楼为题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洞庭水,即洞庭湖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洞庭湖的胜景,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楼,可以一览洞庭湖的美景 。这一句看似平淡的叙述,却饱含着诗人杜甫的无限感慨 。杜甫听闻洞庭湖的美景之时,还是大唐盛世之时,那时,他还年青,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人生理想,如今,他终于登上了岳阳楼,但是,大唐盛世已经不在,江山风雨飘摇,而他自己,也已老病孤独,只有一叶孤舟漂泊在江河湖海之上 。理解了这一联中的内涵,就会明白接下诗中的人生感慨与家国之忧了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坼(chè):分裂 。大致来说,洞庭湖在楚地之东,在吴地之南,中由湖水分开,故曰“坼” 。乾坤:指日、月 。浮:日月星辰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 。乾坤亦可泛指天地 。壮阔的洞庭湖,将吴地和楚地分裂在湖的两边,天地日月,昼夜漂浮在洞庭湖上 。明代胡应麟《诗薮》中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浩然壮语也,杜“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象过之 。写洞庭湖的诗,以孟浩然的《临洞庭湖上张丞相》杜甫这首《登岳阳楼》最为经典 。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以如椽巨笔写出了洞庭庭湖的壮阔景象,但杜甫的这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象更大,洞庭一水,中分吴楚大地,内浮天地日月,展现出杜甫广阔的人生视野 。这一联不仅写了洞庭壮景,它还隐喻了家国现状,湖坼吴楚,象征着家国分裂,水浮乾坤,象征着江山飘摇,这一联为尾联的抒情作了隐伏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如今,亲朋好友音讯全无,自己又老又病,只有一叶孤舟相伴 。这一联,由前面壮阔的洞庭景象,突然转入孤寂的个人现状,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 。“写景如此阔大,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史载,大历三年秋冬,吐蕃屡次入侵大唐陇右、关中一带,京师戒严 。凭轩:靠着窗户或廊上的栏杆 。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关山之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远望,眼泪禁不住地流淌下来 。尾联从个人境遇转入家国现状,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国,都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所以诗人的情感再难抑制,忍不住流下眼泪 。杜甫的这首诗,入笔平淡而有无限感慨,次联写景气压千古却又隐喻着家国现状,在阔大的景象面前转而写自己孤寂的人生境遇,形成强烈的阔狭对比,最后上升到家国之思,承住颔联的千钧笔力 。杜甫如同一位拥有绝世神功的大侠,挥舞着一把万斤巨剑,却运转自如,大处可一剑荡平千山,小处可飞剑雕花,更难得的是能收能放,从心所欲 。当然,作为诗圣杜甫,我们不能忽视诗中的情感,在壮阔的洞庭景象面前,诗人既有人生之苦,又有家国之痛,展现了杜甫的人性与圣心,诗中的情感感人而真实,是此诗千古传唱的精神支柱 。答者:谢小楼rr这根本是一家之言,不足为凭 。《登岳阳楼》写于大历三年(七六八)十二月,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其中首联很明显是化用李白的诗句 。乾元二年(七五九)秋,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归来登楼赋诗,写下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首联为: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但是相比之下杜甫的首联比起李白的首联逊色得多 。这里就不再讲解了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意思为:“吴楚两地在这里被分割开来 。整个天地恰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必须承认,在古代歌咏洞庭湖的名诗佳篇中,此联最负盛名 。诗人在岳阳楼上面对“广圆五百里,日月若出没其中”的洞庭湖,顿感天地之苍茫,洞庭之浩瀚,与普通人不同或者说与杜甫一贯“悲天悯人”的作风不同,作者在这里突然变成了浪漫主义诗人,神驰万里,物游天外,从太空或者说神的角度看到了洞庭湖作为吴楚两地的分界线,同时似乎又看到天地日月都在湖面上漂浮,这是何等壮观的联想,境界宏大,气象万千 。可以与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媲美 。清代诗人王渔洋说此联“雄跨古今”,绝非过誉之词 。颈联对仗工整,但是从颔颈两联的连接来看,绝对是败笔 。可以这么理解:杜甫颈联把诗的境界拔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然后 。。。。。。然后杜甫就不知道咋写下去了,毕竟他不是李白这种纯粹的浪漫主义诗人,所以又回到了他以往习以为常的“悲天悯人”的老路上来 。这一高一低之间,过于牵强,拼凑的痕迹过于明显,所以我的打分是:不及格 。尾联延续颈联之意,表达他常见的这种穷困潦倒的悲伤情绪 。因此整个《登岳阳楼》被作者切割成两个部分 。很显然,在上半部分,首联过于普通的杜甫在颔联试图追赶李白等人的浪漫主义高度并且获得了局部的成功,但是,在登顶之后,杜甫很快发现自己再也无能无力,不得不在颈联和尾联狼狈地摔落到了山底 。但是无论如何,在通向浪漫主义的道路上,有个名叫杜甫的人他曾经留下了千古名句,虽然只有一联,也足矣 。谁能说杜甫的努力没有回报呢?当然,所谓五律第一,那是无论如何也轮不到杜甫的这首只有一联千古名句的《登岳阳楼》的 。著名文学家施蛰存先生也说过“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并没有什么突出之处 。”让我们看下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看看真正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如何轻松驾驭这种壮观宏大的场面的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从楼川到雁山再到云天逐步拔高,最后回到醉人,自然而然,浑圆无碍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李白的这首诗,根本排不上五律前十 。然后 。。。。。。让你把眼镜再跌碎一次:在前十中有杜甫的两首诗,包括《旅夜抒怀》和《春望》 。那么问题来了,你认为谁的五律能排第一呢?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杜甫登岳阳楼】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