裱糊匠

李鸿章为何自卑自叹说自己是个“裱糊匠”?谢谢提问 。李鸿章是认为己是个裱糊匠而不是画家 , 这是非常生动的的概括 , 非常深刻总结 。这不是自卑 , 而是清醒的自信 。我给大家普及一下什么叫“裱糊匠” 。古代有一个职业 , 专门是装裱书画作品 , 或者用纸装饰居室的人 。这些人 , 哪里破旧了 , 就装裱一新 , 所以 , 生意还可以 , 起码也算是饿不死的一个职业 。由于这个职业的社会地位比较低 , 大部分人都是没有文化的劳动者 。他们手下装裱了无数精美的古今书画作品 , 但是 , 不能创作书画作品 。只能装裱 , 或者修修补补 。李鸿章把自己比喻为大清朝的“裱糊匠” , 那是说的非常精彩的 。李鸿章 , 真的就是大清朝的一个裱糊匠 , 他努力了 , 甚至鞠躬尽瘁了 , 但是 , “出师未捷身先死” 。甲午战争失败之后 , 李鸿章说了这么一段话:“我办了一辈子的事 , 练兵也 , 海军也 , 都是纸糊的老虎 , 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 , 虚有其表 , 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如一间破屋子 , 由裱糊匠东贴西补 , 居然成一净室 , 虽明知为纸片裱糊 , 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 , 即有小风小雨 , 打成几个窟窿 , 随时补葺 , 亦可支吾对付 。乃必欲爽手扯破 , 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 , 何种改造方式 , 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 , 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李鸿章本人无意批评清朝的皇帝不给力不作为 , 清朝的大臣目光短浅愚昧无知 。但是 , 在风雨飘摇的晚清 , 能够从一个没有任何现代化产生手段和国防手段的国家 , 多多少少有一些睁眼看世界 , 积极学习西方的巨人 , 李鸿章应该是一个巨人了 。他被西方称赞为“东方的卑斯麦” , 足见他在当时国际上的影响 。但是 , 清王朝晚年的风气 , 早已腐败不堪 , 愚昧落后都是小事 。目光短浅的各种政治势力 , 还沉浸在天朝大国的睡梦之中 。所以 , 像李鸿章这样大刀阔斧改革开放的新政 , 根本得不到从上至下的理解和支持 。就是办个电话局 , 都要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坚持 。没有李鸿章的坚持 , 清朝还不能有电话都一点不奇怪 。李鸿章一生 , 正如自己叙述 , 为大清朝真的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 但是无补于还是一个被推翻王朝的命运 。所以 , 有时候 , 你真的改变不了世界 , 这不是你不行 , 而是那个时代不行了 。李鸿章尽力了 , 也看透了 , 所以 , 最终 , 他没有像袁世凯那样主宰清王朝的命运 , 毕竟 , 他的看透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 , 他这个所谓自卑的“裱糊匠” , 虽然没有成功 , 起码给后来的清王朝大臣 , 例如袁世凯 , 也给了一笔此路不通的遗产。李鸿章把自己比喻成一个“裱糊匠” , 是因为他没有能力推倒重建一个新的大厦 , 而且感慨此路不通 。rr李鸿章 , 清末极为著名的人物之一 , 也正是因为他 , 让大厦将倾的大清国又苟延残喘几十年 。但他自己也深深的明白 , 大清国气数已尽 , 他所作所为只不过是东补补 , 西补补而已 , 并不会阻挡大清国的灭亡 , 于是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叫做“裱糊匠” 。在李鸿章生命的这几十年中,他创立了近代曾经强盛一时的北洋海军 , 他也轰轰烈烈的搞起了一场洋务运动 , 力图把大清的经济 , 军事重新振兴 , 他几乎出访了当时最为强盛的国家 , 比如美国 , 德国等 , 他希望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 , 来打造一个全新的大清朝 , 一切似乎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 但落后的制度及政体却是无法改变的 , 由于守旧派势力 , 很多新的变法都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 很多新政在中国却寸步难行 。虽然李鸿章曾为文华殿大学士及通商大臣 , 但他依旧头上有一层厚厚的天花板无法逾越 , 他毕竟是一个汉臣 , 一个不会被守旧派完全信任和支持 , 在办理洋务之时也被出处掣肘 , 事情不好办呐 。也难怪梁启超评断李鸿章 , 说他有大才 , 也有大能力 , 但无奈生在这样一个末世 , 无可奈何!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