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到底超没超越相机 手机超越相机了吗


手机到底超没超越相机 手机超越相机了吗

文章插图
前言
我们开头抛出一个问题:现代智能手机的影像系统已经非常强大了 , 那么 , 智能手机与专业相机之间还有哪些差距?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问:既然智能手机的影像系统如此强大 , 为什么专业摄影师 , 包括摄影爱好者都仍然愿意使用相机来拍摄作品?
我之所以提出上述两个问题 , 而不是去问:“手机到底超没超越相机?” 说明本文的观点已经肯定了 , 智能手机与相机的影像系统之间仍然有差距 , 而本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大家解惑 , 他们之间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注意 , 我这里说的是“影像系统”这个概念 , 而不是单独讨论画质 , 至于为什么?话不多说 , 往下看 。
目前来讲 , 高端智能手机与专业相机的影像系统差距 , 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 画面纯净度
智能手机目前搭载的传感器尺寸已经接近1英寸 , 但即便如此 , 与专业全画幅相机的传感器尺寸还有一定差距 , 这就导致了智能手机传感器的像素密度较大 , 单个像素尺寸也更小 , 而且镜头体积 , 光圈尺寸等与专业相机都有较大差距 , 这些差距会直接影响画质 , 也直接体现到了画面噪点控制方面 , 在同样的环境下 , 全画幅相机与手机的样张对比可以看出 , 专业相机的画面更纯净 , 色彩纯正 , 通透感好 , 没有任何涂抹感 , 放大对比之后 , 相机的画面噪点很少 , 而手机则涂抹感严重 , 画面噪点偏多 , 而这种差距在暗光环境下尤为明显 。
手机与相机的传感器对比
相机与手机同环境样张放大对比
2 背景虚化
背景虚化程度 , 这是手机与相机在样张直观感受上最明显的差距 , 随便一个准专业相机 , 搭配大光圈镜头后 , 无论是拍摄静物还是人像 , 背景的自然虚化 , 主体与环境的那种层次分明 , 虚化的光斑 , 看上去都无比舒适 , 而这种虚化是手机根本达不到的 , 虽然现在的智能手机也有人像模式 , 依靠算法把人物抠出来 , 再去虚化背景 , 但很明显 。这种算法得到的虚化与真正的光学镜头带来的虚化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 并且在人物轮廓部分 , 经常有抠不准的情况 。
手机与相机的背景虚化差距明显
手机人像模式与相机直出的背景虚化对比
很多人可能会问 , 现在智能手机的主摄光圈也能达到f1.5甚至f1.2 , 为什么虚化不如相机?答案就是决定虚化的不仅仅是光圈 , 在同样相距物距环境下 , 传感器大小也决定背景虚化 , 由于手机的传感器太小 , 手机上的F1.2光圈差不多等效于全画幅相机的f8 , 这里面有一个等效光圈计算公式 , 感兴趣的可以去查查 , 我不再赘述 。
3 焦段透视
这个差距是很多人感受不到的 , 尤其是没有用过相机的朋友 , 我们都知道智能手机的主摄焦段一般都在24mm左右 , 而大多数人拍照的时候 , 90%的情况下都是用主摄 , 而24mm这个焦段在相机上属于广角 , 也就是说 , 大多数人用手机拍照的时候都是广角焦段拍摄 , 这就导致画面会有一定程度的畸变 , 尤其是在拍摄人像的时候 , 会显得人物的脸部有些偏大 , 拍全身照的时候 , 背景容纳过多 , 不能凸显主体 , 而相机通过更换镜头 , 可以用50mm焦段 , 85mm焦段等经典人像镜头 , 更大程度的接近于人眼的视角 , 减少人物肖像的畸变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