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谋善断

袁绍的多谋寡断和曹操的多谋善断是怎么样的性格?成王败寇,当今舆论一边倒,历史是不会被遗忘的,袁氏家族四代三公,官渡之战为什么会被载入史册,因为袁绍也是影响历史进程的人物,民间传民国袁大总统是他后遗,袁绍收刘备三兄弟,统领各路诸侯,关云长到了袁绍手下也不过是个马弓手,可见那会袁绍手下将才,谋士,能人义士非常多,后来都被曹操挖走了,那些将军谋士就是后来助曹魏统一天下的那批人 。#我要上头条#rr历史上的袁绍与曹操就因为一场官渡之战从而分出了高下,同时袁绍的多谋寡断与曹操的多谋善断也瞬间也高下立判 。其实所谓的寡断与善断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其实的意思却天差地别 。多谋寡断从字面来理解,说白了就是袁绍不是没脑子的蠢材,并且袁绍手下谋士也不是吃干饭的,但凡出现情况,瞬间就可以给出数种解决方案 。可以说袁绍根本就不用去浪费自己的脑细胞来想解决方案,只要从以下这些方案当中寻找一份最为合适的就可以了 。但是问题也出现了,那就是袁绍手下的谋士大多数都是世家士族,这些谋士们所给出的解决方案,都基于自己家族利益的方式来解决 。比如说郭图所给的方案就是以郭家的利益为先,同样的道理审配等人也是如此,这个时候问题就相当的纠结了,可以说这些方案从某种方向来说都是可以完美的解决掉当前的问题 。但是不论袁绍选择这些方案当中的某一个,同时也不相应的得罪其他谋士,或者说损害了其他谋士的利益 。比如说许攸当时急于给袁绍出主意,说白了就是自己想要得到袁绍的认可,毕竟自己的后花园已经失火了,等这次战役结束后,很有可能自己连同家族都会被别的谋士一网打尽 。所以说并非袁绍自己有选择恐惧症,而是要想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也就是说相互都不得罪人的方案,毕竟这些人都是自己手下的谋士,不论哪一个有了自己的小心思都会影响到自己的统治地位 。实际上袁绍可能想多了,这些世家士族之间就不可能和睦相处,毕竟真要能相处到一起的话,可能根本就没有袁绍什么事了,他们早就联合在一起,组成强大的联盟了 。简单来说这一切其实并非袁绍自己不努力,而是自己吸收的这些世家士族本身之间就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而袁绍又想让自己的处理方法更加的符合所有人的得益 。可是很多事情就如同鱼与熊掌一样,不可兼得,而袁绍却非要逆天行事,结果就不用想了 。而曹操就不一样了,自己的手下大多数以寒门士子为主,也就是这些人从最初追随曹操的时候,都不是什么顶层的世家士族 。所以曹操的手下相比起袁绍来说更加的听话,因为他们的一切矛盾都没有曹操的命令大,或许曹操的手下也是矛盾丛丛,但是这些人都是个人,并非世家,所以曹操要解决这个问题,相当的简单,不听话的直接砍掉就好了 。而袁绍真心不敢这么干,除非他可以直接把这些手下的家族全部给砍掉,不然那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两个同样聪明,也同样有着无数谋略的君主,却因为自己手下的原因,从而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其实自此至终,袁绍手下的谋士们都没有看得起曹操这边的人,因为在他们看来,曹操手下的这帮人就是一群泥腿子,但凡自己这方某一个谋士出全力,就可以直接教曹操如何作人 。所以说当时的官渡之战,其实袁绍这一方的人马把主要精力全部用在了内耗上面,而真正把精力放在战役上面的可能只有百分之二十 。而曹操这一方的人马就不一样了,都是一群寒门子弟,如果没有了曹操,这些人几乎什么也不是,而且以袁绍的性格,肯定不会接纳这些所谓的散兵游勇 。于是曹操手下的大将们只能全力以赴,毕竟输了,那就把自己的老婆本全部输掉了,要是胜了那可是一步登天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一方用自己百分之一百的努力,而另一个方却只用了百分之二十,并且还借着战役的机会,暗中给自己的政敌下扳子,整个官渡之战要是能胜才是真得见了鬼了 。所以说袁绍的多谋寡断与曹操的多谋善断其实是一样的,只是自己的手下组成不同,然后产生的利益也不同,于是就出现了天差地别的状况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