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邦

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称吕不韦为相邦而不是丞相?“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这个问题很简答,因为嬴政时期吕不韦担任就是秦国相邦,而不是秦国丞相啊!相邦地位高于丞相!是不是很多人有疑惑,相邦不就是丞相吗?相国又是什么?且听我慢慢道来 。秦孝公时期,秦国有大庶长、右庶长、左庶长、驷车庶长四种庶长,其中只有左庶长可以由非王族大臣担任,其他都是王族大臣专职,所以左庶长是最高官职 。商鞅变法之后,设立了十七等爵位,最高爵位叫大良造,左庶长成了第十等爵位,地位远不如大良造,因此大良造成为最高官职,商鞅便是大良造 。此时爵位与官职相结合 。秦惠文王时期,第一次参照东方六国设立相位,称为相邦,总揽军政大事,秦国第一任相邦叫樛斿 。公元前328年,张仪入秦,展现出非凡的外交才能,深受秦惠文王重用,当年接任樛斿成为秦国第二任相邦 。秦惠文王去世后,秦武王上位,他任命嬴疾和甘茂为左右丞相,这是“丞相”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史册之中 。但是并不是“丞相”取代了“相邦”,根据出土的青铜器上铭文显示,丞相和相邦是同时存在的,而且丞相是相邦的副手,即秦武王一直到嬴政时期,相邦一直是秦国最高官位,丞相是“副相邦” 。秦昭襄王时期,魏冉、范雎等人都是相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吕不韦本是赵国商人,因帮助在赵国为质子的嬴异人成功逃回秦国,保全嬴政母子,还帮助嬴异人成为秦国太子 。嬴异人(嬴子楚)登基为秦庄襄王,拜吕不韦为丞相 。秦庄襄王去世后,嬴政继位为秦王,尊吕不韦为“仲父”,拜其为相邦,吕不韦的地位更进一步 。所以在秦庄襄王时期,称呼吕不韦为丞相,而在嬴政时期,需要称吕不韦为相邦,如果还叫他为丞相,就相当于你们领导是总经理,你却叫他副总经理,岂不是找死?吕不韦位高权重,与秦太后赵姬不清不楚,还把嫪毐送给赵姬做情人,后来嫪毐谋反失败,牵扯到吕不韦,嬴政本来要杀了吕不韦,考虑到吕不韦功劳颇大,且很多人为其求情,免去了其相邦之职,遣回封地,一年后因吕不韦在朝堂仍有影响力,便将其流放至蜀地,吕不韦惧怕自杀而亡 。嬴政因为考虑到相邦权力太大,已经威胁到他的权威,因此吕不韦死后,他废黜了相邦职位,只留左右丞相,李斯便是左丞相,这就相当于将原来相邦的权力一分为二 。到了秦二世时期,又设立了中丞相,左中右三位丞相共掌朝政 。汉承秦制,整体官职参考秦朝,却恢复了相邦之职,由于需要避讳“刘邦”,相邦改称为相国,汉朝第一任相国不是萧何,而是韩信 。汉三年刘邦拜韩信为相国,萧何一直是丞相,但是韩信在外领兵,相权一直在萧何手中,汉十一年,萧何迁为相国 。汉惠帝时期,相国曹参去世后,不再复立相国,保留左右丞相,至此西汉时期丞相为最高官职 。《史记》中多称张仪、魏冉、吕不韦等人为相国,也是避讳刘邦,这就造成了我们看秦朝历史的时候,一会儿出现相邦,一会儿出现相国,其实是一个意思 。rr丞相和相邦本不是一个概念,如果把吕不韦称之为丞相,那真是折煞了吕不韦的地位 。吕不韦本是一介商人,过着东买西卖的日子,在列国之间奔走 。当他结识赢异人时,他觉得赢异人奇货可居,完全可以押上赢异人这个宝,实现自己的抱负 。最终,吕不韦扶立赢异人子楚登上秦国王位,因为拥立有功被封为大秦相邦 。相者,相礼者也 。春秋时期,诸侯国中主持祭祀的人,称之为“相” 。但凡国君祭祀天地,婚丧嫁娶,都有“相”作为主持,这里的“相”可以理解为“祭司”或者“司仪” 。“相”一般是具有一定威望的老臣担任,比如某位前朝重臣,因为在百官中极具威望,就会被认命为相 。后来,由于“相”一般具有一定的见识和能力,也逐渐开始帮助国君处理朝政 。相邦起源相邦一职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赵魏韩是晋国的三个大家族,他们都有自己的封国,因此赵魏韩三家将自己封国的相,称之为相邦 。相邦不仅有自己的封地,而且统领百官,具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 。诸侯国中,每当有朝廷大事,君王就会召集相邦和众臣商议,由相邦给出对策,诸侯王只需决策即可 。秦国在秦惠文王之前,爵位最多只是公爵,并没有王的爵位,因此也就没有相邦 。秦孝公之前,左庶长和右庶长相当于左右丞相,在众臣中具有较大的实权,一般由德高望重的秦国宗亲担任 。而秦人以左为尊,左庶长的权力就大于右庶长 。秦孝公时期:大良造与左庶长制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商鞅推行军功爵制,百官之首为大良造,相当于丞相的位置 。而左庶长与右庶长,则变成了一个没有实权的爵位 。大良造由秦国君主认命,而普通将士可以凭借军功升级为左庶长 。这样一来,左庶长这个原先只能由贵族担任的爵位,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军功得到 。秦惠文王首推相邦制秦惠文王时期,嬴驷始称秦王,就把诸侯王的相邦制搬到了秦国,自此秦国也有了相邦 。秦惠文王任用张仪为大秦相邦,纵横捭阖,凭借秦国强大的国力,依靠三寸不烂之舌为秦国奠定了雄霸天下的基础 。秦武王丞相制秦武王时期,由于樗里疾和甘茂二人都是功勋卓著的老臣,二者不分伯仲,而相邦只能由一人担任,所以认命樗里疾和甘茂为左右丞相 。可以看出,相邦的爵位和权力是高于丞相的,相邦只能由一人担任,但丞相可以由两个人分担 。秦庄襄王时期,吕不韦为相邦秦庄襄王时期,任用吕不韦为相邦,自此吕不韦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了大秦相邦 。秦庄襄王去世后,太子嬴政即位,吕不韦自然成为监国相邦,除此之外还是嬴政的仲父 。相邦吕不韦在位期间,众臣的奏章直接会先由吕不韦批阅,大多数朝政直接由吕不韦处理,并不用告知秦王嬴政 。吕不韦不仅拥有决策朝廷大事的权力,而且拥有一定的兵权 。因此,如果将相邦吕不韦,错叫为丞相吕不韦,那可真是差了一大截 。秦始皇丞相制秦王嬴政即位后,他深知相邦一职权利太大,会极大的削弱王权,于是就直接认命丞相 。李斯是秦朝第一位丞相,他辅佐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车同轨书同文,设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立下了不世之功 。由此来看,相邦一职地位高于丞相,虽然职务差不多,都是辅佐君王,但相邦的地位实在是太高,一旦所托非人极有可能一发不可收拾 。燕国相邦子之,是燕王哙的相邦,燕王哙晚年事事都托付给子之,最终导致子之乱国,燕国实力大减 。由此可以看出,相邦一职的地位有多高了 。从相邦与丞相地位之差来看,吕不韦的结局也许是历史的必然 。秦始皇要想有大的作为,就必须破开吕不韦的枷锁,直接掌管朝政,这样才能将天下统一的大势推行下去 。历史上的皇权和相权,都是一个矛盾体,一个君王要想有大的作为,就必须削弱相权,集中皇权 。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史,就是一个皇权和相权不断斗争的历史 。皇权集权不断得到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最后朱元璋直接废了丞相制,之后内阁制、军机处陆续出炉,最终把皇权推向至高无上的地位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健康、疾病相关的问题,请您及时就医或请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四川龙网」www.sichuan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